安康体育旅游参与情况调查

2015-08-01 22:38陈治强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体育旅游参与认知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1

摘 要 体育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中的亮点和热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安康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安康体育旅游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发展安康体育旅游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体育旅游 认知 参与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分支,是人们较高层次的旅游消费活动,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它具有带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文化、交通、服务等行业联动发展的强大功能。安康地区,景色迷人、风光旖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特别是以山水和民族节庆为特色,这都为发展体育旅游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能为安康带来发展的动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安康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在安康境内旅游的群众为调研对象,了解他们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和参与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民众对体育旅游认识情况

认识即人们所说的认知,认识是人们了解事物的第一步,通过认知产生价值判断,进而决定自己的行动。通过调查发现居民对体育旅游的了解不足,知道和有一点体育旅游概念的居民只占三成。我们对调查的人口学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参与本次调查的居民中初中以上占94.2%,高中学历以上占78.1%,大学以上学历占51.7%。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居民基本上都属于知识分子,他们具有很好的知识和信息接受能力,而就是在这样的群体中知道体育旅游概念的还不到一成,如果加上居民中大量的只有小学文化和文盲居民,相信这个比例还会变得更低。

发展体育旅游首先要加大宣传,一方面通过宣传让居民了解体育旅游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促使人人都自觉为发展体育旅游尽力。这对加强当地体育旅游开发建设、塑造体育旅游特色形象、吸引游客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宣传,让居民了解体育旅游的相关信息可以吸引居民参与体育旅游,享受到体育旅游带来的乐趣。此外,让居民了解发展体育旅游的相关信息,能使得当地居民积极行动起来寻找体育旅游的商机,加速社会资本溶资,为体育旅游发展服务,即让居民得到了实惠,又提升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可见发展安康体育旅游,加大宣传力度意义重大。

(二)民众参与体育旅游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只有17.1%的受访者在近三年中参加过体育旅游活动,男女参与体育旅游的比例是59∶41。从参与体育旅游者的年龄来看,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49岁阶段。通过运用x2检验分析各年龄组性别差异时发现,在19岁以下组、20-29岁组、30-39岁组、50-59岁组、60岁以上组,独立性检验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在这些组群中,性别和年龄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认为在这些组群中,性别分布和年龄无关。在40-49岁组,独立性检验p=0.024,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在这一组群中,性别和年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检查发现在这段年龄组中,参加体育旅游活动的男性大于女性。

从个人收入来看,参与体育旅游者的收入主要集中在15000元至30000元之间,占总参与体育旅游人数的61.5%,此外还有19.6%的参与者年收入在30000元以上。从参与者学历结构来看,具有大学学历的占56.3%,具有高中学历的占29.1%。从体育旅游参与者的职业结构来看,主要是学生33.7%;事业单位员工24.6%;国家机关公务人员22.6%;农民参与体育旅游人数相对较少还不到一成。从参与方式来看,朋友结伴旅游较多,占47.6%;家庭结伴旅游方式占22.2%;个人旅游占17.5%;跟团旅游占12.7%。此外在调查中发现,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人,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比例较多。

三、小结

通过对民众的调查可以发现群众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和参与等方面还需要提升,这说明我们没有充分的利用好安康的旅游资源,没有开发出具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旅游项目。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规划,利用安康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设计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体育旅游项目,来促进安康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基金项目:陕西省体育局项目(编号:10121)。

参考文献:

[1] 于素梅等.中国体育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 陈治强.安康体育旅游定位与开发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6).

[3] 马建国,黄文天.论我国休闲体育的兴起及其社会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2001.2(3).

猜你喜欢
体育旅游参与认知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