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斌
摘 要:美术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农村中学美术课程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人们对其重视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要改变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就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中学实际,进行美术教学改革和实验。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逐步强化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从而使教学体系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传统教学;现代化模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启动,渗透着全面、综合、创新、和谐发展塑造一代新人的理念,怎样结合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实践情况进行美术教育呢?如何探索农村中学美术在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呢?下面谈一下我的见解:
一、充分转变思想,树新教育观念
传承与发展农村美术教育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师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教育理念先行至关重要。在实践中我总以学校生本教育理念为主线、学生为主体,不断调整学习内容,使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取得进步。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紧扣学生心灵带来深刻感受的;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更多更广阔;在教学评价上,确立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全方位对学生实行鼓励性评价。美术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要让学生感到有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用好贴近生活、用活乡土美术
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和改善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途径。由于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艺术根植于民间尤其是广大农村,因此,农村社会蕴藏着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农村社会的变革速度相对缓慢,因而这些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同时,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艺术创作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我们潮汕地区的手工业非常发达,毛线、花边、珠片、纽扣等都是美术创作活动的好材料。如,七年级美术教材中有这样的课例:“化腐朽为神奇”,这一节课学生创作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画、拼贴、拓印、做手工等。在利用资源时,教师可以用课件、图片引导欣赏,鼓励学生收集随处可见的毛线、花边、珠片、纽扣等材料完成自己的创作,既省钱也切合实际,丰富了课堂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新闻娱乐媒体的介入,使农村中学生的眼界逐渐拓展,因此,美术教育也要适应教育改革大趋势,适应一流城郊型中学教育时代的要求,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把他们的感受表达出来,进而在作品中创造美。美术教育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图书馆、当地公共博物馆、家庭资源、书店等现有的资源。我们要尽量挖掘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体验、探究的环境和机会,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美术学习更有趣、更有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不断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识。教学中,我常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画画、手工、雕刻等方法,学生能更直观地学习,可以看得出学生还是挺感兴趣的,技法的掌握也比较容易上手。
四、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意识
现在,仍有些美术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美术技法的场所,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强制灌输和说教,墨守成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受到束缚,导致学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新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美术教师总不能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教学。例如,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美的全面感受。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有手机、mp3、mp4等视听设备,在情况允许的时候,学生可以一边画画一边听音乐。这样更能触发他们的灵感,让他们的身心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放松,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总结教学经验,努力研究一些适合本地区、本校开展的富有地方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社会生活等特点的校本课程,大胆运用现代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农村实际的学校美术教学路子,才能真正抓好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侯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