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宗明
摘 要:好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深入课堂探究。语文教学如何巧架“导入”桥,成就精彩课堂?本文从巧妙解题、善用插图、背景介绍、妙借生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堂导入 解题导入 背景导入 插图导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B-0046-0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犹如戏曲的开场白,占的时间虽然很少,短短几分钟,甚至是几句话,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语文教学中,精彩的导入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如何巧妙设计课堂导入?
一、巧妙解题,导入新课
课题能让学生在读题时感受到文章的“味道”,语文教材里的课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有的能体现课文里的人物特征,有的体现了课文重点……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紧抓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从而很好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可先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接着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的每个字。“将”指谁,“相”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他们以前不和吗?那又因为什么不和?他们又是怎样和好的?通过解题,质疑,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从而有效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善用插图,导入新课
纵观人教版小语教材,插图丰富,生动有趣。它是课堂导入和难点突破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图的积极因素,让它为教学铺路导航,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新课《可贵的沉默》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出示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让他们从中发现差异。学生很快就看出了不同点:图一里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图二里的孩子们正在垂头丧气地苦思冥想。此时在学生的脑子里就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两幅插图里的孩子表情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巧妙地把两幅情感落差很大的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质疑,激发了学生急于探究文本的热情,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也就兴趣十足地读起课文来,达到良好的开篇效果。
三、背景介绍,导入新课
教材选用的课文,篇篇是经典,范围遍及国内外的文学作品,时间跨度很大,上至几千年前的古代,下到近几年的事件。有许多课文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较大,学生由于知识阅历的局限性,无法产生阅读兴趣。因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从文本的写作背景渗透,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写作时的环境与心情,从而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学《难忘的启蒙》一文,课文中所述事件离学生比较远。如果学生对当时情形没有一定的了解,文中关于“抗日演讲比赛”和“抵制日语课”这两件事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应让学生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有所了解,才能体会到老师冒着生命危险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爱国种子的行为是何等的勇敢;才能理解老师为什么会对翻译官上的日语课“特别宽容”,从而为学生体会文本情感铺垫,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事半功倍。
四、妙借生活,导入新课
杜威曾说:“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在语文学习中,有些教材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教师要学会挖掘,巧妙链接生活,从而借生活导入让学生对新课探究产生乐趣,进而有效学习。
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看到过的热闹非凡的景象。如六一儿童节文娱晚会,城乡的墟日,邻居大哥的结婚典礼,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热闹非凡的,人们在做什么,场面为什么热闹。巧妙的生活引入让学生对“热闹”一词有了实际的体会,此时趁机引入课文学习,让学生把表现北大荒秋天热闹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甚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便跃跃欲试,滔滔不绝。这样就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到了“原野热闹非凡”这一情景。又如教学《养花》一文,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的喜好。学生有的说自己平时爱养些小动物;有的说自己平时爱看各种体育比赛,认识了很多体育明星;有的说自己平时喜爱种些花花草草,但种得不是很好……学生畅所欲言,完全把自己的回忆搬到课堂中来。这时,我巧妙地把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拉回来,我说:“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作家老舍先生的爱好——养花。他是如何养花的,从养花中受到什么启发,是不是和同学们一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在语文教学的导入环节,不管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头,都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为目标,为新课学习作铺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范美珊.论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创新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2]宋问莲.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创新[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