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有效沟通艺术

2015-07-31 21:26陈少岭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聆听有效沟通认同

陈少岭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就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的反馈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经过师生的互动,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但是,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经验、态度、情绪和感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一个教师面向一个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沟通,所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中有效沟通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有效沟通;认同;聆听

一、沟通的基本概念

沟通是人们之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是指人们之间进行信息及思想的传播。沟通常常牵涉了几个方面: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信息内容,表示信息的方式,传达的渠道。

二、沟通的意义

沟通就是信息传与受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以求对方完全理解发送者的意图。沟通既是人际的交流,也涉及组织之间的交流。

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影响最小;沟通的动作占55%,影响最大;沟通的方法占38%,居于两者之间。新课程对教师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课程环境与新课程环境的沟通的区别

表现方向 传统的课程环境 新的课程环境

教师与学生的位置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 单方向发展 多方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状态 接受学习 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学习反应 被动反应 有计划的行动

学习活动的内容 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 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

教学的背景 孤立的人工背景 仿真的、现实生活中背景

教学媒体 单一媒体 多媒体

信息传递 单向传递 (双向)多项交换

三、怎样有效沟通

1.善于有效表达,准确表达

一位知名的谈判专家分享他成功的谈判经验时说道:“我在各个国际商谈场合中,时常会以我觉得(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希望(说出自己的要求或期望)为开端,结果常会令人极为满意。”其实,这种行为就是直言无讳地告诉对方我们的要求与感受,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诉你所想要表达的对象,将会有效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语言的表达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教师在调控课堂行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肢体语言辅佐说话,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2.认同学生,让学生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认同是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共识;同感是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了解导致问题的因素,了解是以个人、主观的参照标准看事物; 同感是从对方的参照标准看事物。以力服生、以德服生、以理服生、以情服生。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合理利用师生关系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以为喜欢某位老师,从而喜欢某门课程。

3.有效赏识学生,做一位善于聆听的教师

发扬教学民主,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师生互动与沟通,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做聆听的教师才能发现学生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只有善于聆听学生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教师,才能真正与学生做朋友,学生就会想老师敞开心扉,互相信任,互相交流沟通。

总之,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而不是枯燥知识的硬性接受体验。如果不考虑学生因素,不讲究表达技巧,不注重反馈,不认同学生,是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沟通效果的,最终也将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参考文献:

[1]郭华.《课堂沟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2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就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的反馈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经过师生的互动,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但是,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经验、态度、情绪和感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一个教师面向一个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沟通,所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中有效沟通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有效沟通;认同;聆听

一、沟通的基本概念

沟通是人们之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是指人们之间进行信息及思想的传播。沟通常常牵涉了几个方面: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信息内容,表示信息的方式,传达的渠道。

二、沟通的意义

沟通就是信息传与受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以求对方完全理解发送者的意图。沟通既是人际的交流,也涉及组织之间的交流。

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影响最小;沟通的动作占55%,影响最大;沟通的方法占38%,居于两者之间。新课程对教师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课程环境与新课程环境的沟通的区别

表现方向 传统的课程环境 新的课程环境

教师与学生的位置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 单方向发展 多方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状态 接受学习 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学习反应 被动反应 有计划的行动

学习活动的内容 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 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

教学的背景 孤立的人工背景 仿真的、现实生活中背景

教学媒体 单一媒体 多媒体

信息传递 单向传递 (双向)多项交换

三、怎样有效沟通

1.善于有效表达,准确表达

一位知名的谈判专家分享他成功的谈判经验时说道:“我在各个国际商谈场合中,时常会以我觉得(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希望(说出自己的要求或期望)为开端,结果常会令人极为满意。”其实,这种行为就是直言无讳地告诉对方我们的要求与感受,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诉你所想要表达的对象,将会有效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语言的表达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教师在调控课堂行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肢体语言辅佐说话,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2.认同学生,让学生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认同是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共识;同感是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了解导致问题的因素,了解是以个人、主观的参照标准看事物; 同感是从对方的参照标准看事物。以力服生、以德服生、以理服生、以情服生。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合理利用师生关系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以为喜欢某位老师,从而喜欢某门课程。

3.有效赏识学生,做一位善于聆听的教师

发扬教学民主,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师生互动与沟通,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做聆听的教师才能发现学生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只有善于聆听学生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教师,才能真正与学生做朋友,学生就会想老师敞开心扉,互相信任,互相交流沟通。

总之,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而不是枯燥知识的硬性接受体验。如果不考虑学生因素,不讲究表达技巧,不注重反馈,不认同学生,是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沟通效果的,最终也将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参考文献:

[1]郭华.《课堂沟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2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就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的反馈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经过师生的互动,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但是,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经验、态度、情绪和感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一个教师面向一个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沟通,所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中有效沟通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有效沟通;认同;聆听

一、沟通的基本概念

沟通是人们之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是指人们之间进行信息及思想的传播。沟通常常牵涉了几个方面: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信息内容,表示信息的方式,传达的渠道。

二、沟通的意义

沟通就是信息传与受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以求对方完全理解发送者的意图。沟通既是人际的交流,也涉及组织之间的交流。

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影响最小;沟通的动作占55%,影响最大;沟通的方法占38%,居于两者之间。新课程对教师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课程环境与新课程环境的沟通的区别

表现方向 传统的课程环境 新的课程环境

教师与学生的位置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 单方向发展 多方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状态 接受学习 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学习反应 被动反应 有计划的行动

学习活动的内容 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 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

教学的背景 孤立的人工背景 仿真的、现实生活中背景

教学媒体 单一媒体 多媒体

信息传递 单向传递 (双向)多项交换

三、怎样有效沟通

1.善于有效表达,准确表达

一位知名的谈判专家分享他成功的谈判经验时说道:“我在各个国际商谈场合中,时常会以我觉得(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希望(说出自己的要求或期望)为开端,结果常会令人极为满意。”其实,这种行为就是直言无讳地告诉对方我们的要求与感受,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诉你所想要表达的对象,将会有效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语言的表达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教师在调控课堂行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肢体语言辅佐说话,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2.认同学生,让学生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认同是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共识;同感是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了解导致问题的因素,了解是以个人、主观的参照标准看事物; 同感是从对方的参照标准看事物。以力服生、以德服生、以理服生、以情服生。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合理利用师生关系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以为喜欢某位老师,从而喜欢某门课程。

3.有效赏识学生,做一位善于聆听的教师

发扬教学民主,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师生互动与沟通,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做聆听的教师才能发现学生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只有善于聆听学生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教师,才能真正与学生做朋友,学生就会想老师敞开心扉,互相信任,互相交流沟通。

总之,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而不是枯燥知识的硬性接受体验。如果不考虑学生因素,不讲究表达技巧,不注重反馈,不认同学生,是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沟通效果的,最终也将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参考文献:

[1]郭华.《课堂沟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聆听有效沟通认同
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