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7-31 05:05徐慧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历史能力教学

徐慧+

【摘要】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竞争的加剧,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问题,是民族创新能力问题。要适应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要求,赢得竞争的胜利,急需培养和造就大批的人才,特别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中学历史教材包涵着大量的创新素材,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中学历史;创新教育

创新教学,是现今课程改革之下人们谈及的热点话题。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改的感召下,不少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具有强烈的探索和实践精神,大胆采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尊重科学,服从真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向课本质疑,向资料、老师说:“不”。这些,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全面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是创新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想创新教学,就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但老师们往往忽略了学生。教学者对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标准已经仔细认真的拜读,也领会到其中的内涵,也都努力向着创新方面迈进,只是大多数的老师想的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如何改变、更新,这是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的改变,最致命的的是他们疏忽了我们教学的主体——学生。我认为,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你所涉及的一切思想、理念,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你的改变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更好的发展,若改变的重心脱离了学生,还能发挥出实际的意义吗?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课前我安排一个小练笔,谈谈你对西域及丝绸之路都有哪些了解,你还想关注那些相关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摸清学生现有的知识在什么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后,在进行备课,就不会出现低估学生能力或高看学生能力这样的弊端,能给自己的教学找到一个很好地切入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系统整理成线,汇集成成熟的问题提出。学生有了课前的准备,都成了有目的的来接受、探索本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出击。像张骞出使西域在路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哪些历史和现实意义?这些问题我是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畅谈见解,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正确的、客观的评价,最后加以归纳,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细,若老师按部就班、一一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在教学中,应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学生的特征,将一些课程鼓励学生自编自演成历史剧。

例如,学生将《和同为一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文成公主入藏”编成历史短剧,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文成公主入藏”,路途漫漫,留念依依,学生在这一剧情的安排上,巧妙地运用人物表情和动作,充分体现文成公主思乡之苦,学生还加有旁白,挖掘文成公主内心的思绪,更让观众理解剧情。旁白大致是这样的:在途中,她常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想到此时的长安城繁花似锦,人马川流不息,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很快抹去眼泪,毅然踏入吐蕃地界。这样的剧情既尊重了历史,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且整个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活泼、有趣。历史短剧全部程序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都积极踊跃的想要参与其中,这就是因为兴趣,致使他们的热情高涨,把所要表达的内容渲染的活灵活现。不仅仅是历史剧可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还有其他的教学方式同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例如:辩论会、诗歌朗诵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静下心探索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但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

三、利用历史人物成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新的意志品质是学生自身发展和从事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保证。历史表明创新过程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巨大的障碍和众多的困难,这就需要创造者具有持之以恒、百折不回的毅力和自我克制、自我激励的意志品质。

古今中外凡作出过重要发现和发明的创造者,都是具有坚强意志的人。中学历史教材介绍了一些有重大创新成就的历史人物及其相关活动。这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素材,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如,可以介绍大禹、司马迁等舍身忘己的敬业精神;可以介绍哥白尼、居里夫人、牛顿、曹雪芹等对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可以介绍爱迪生、诺贝尔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无数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在屡次挫折中锻炼了勇气和胆识,增强了能力和意志,才取得最后成功的,从而懂得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通过学习和实践磨练自己的创新意志、形成优良的创新品质。

四、运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一种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偿试、大胆实践培养起来的。

历史创新教育,一是要创设适于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与学的新方式,它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宽舒的、和谐的,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是开放的、互动的,教学的导向是探究的、求异的。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心理是轻松的、愉悦的,其意识和思维也必然是开放、活跃的,学生敢于和能够突破教材和教师的束缚,也敢于和能够用发散思维去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时,可创设条件,让学生开展诸如“长城的修筑利弊谁大?”、“秦始皇的功与过”等辩论会。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在民主平等教学氛围下,进行讨论、探究,交流观点,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这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发展主要渠道和核心步骤。二是要开展一些历史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开展题为“我眼中的曹操”、“美国的西进活动与我国的西部开发”、“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有利影响”等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董娅娅.中学历史创新教育浅谈.《学周刊:C》,2013(9)

[2]王德军.浅析中学历史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课程教育研究》,2014(2)

猜你喜欢
历史能力教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