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探究

2015-07-27 03:05琛,张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职业生涯医学生

刘 琛,张 健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客观环境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时间安排,采取必要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1]。它对于减少学生的盲目感,使之从一开始就能针对性地学习,进而对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许多西方国家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并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甚至终身教育之中。近年来,我国也汲取了西方国家高校的经验,进行了符合国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医学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学校往往把专业技能看作人才培养的金标准,较少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自我与规划未来[2],毕业生中“自我认识不清楚,环境评估不客观,就业定位不实际,生涯目标不明确”等现象广泛存在。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作者选择了天津医科大学等三所医学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一定比例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学生问卷发放300份,回收289份,有效问卷289份,问卷有效率为96.3%,有效问卷中男生比例为44.3%,一、二、三年级比例分别为32.9%,33.9%和33.2%。

1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重视程度不够。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21世纪初逐步引入我国高校。由于专业特殊性,医学院校更多的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近两年才开始启动,以举办讲座,开设职业生涯培训课,提供有限咨询指导等为主要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未列入大学整体教育计划,而且未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已经开设的课程,多数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教学内容和水平参差不齐,尚未形成理念导入-职业测评-个性咨询-生涯辅导的完整体系,很多院校仅停留在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和信息发布上,缺乏全面的系统教育,距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距离[3]。

专业人才匮乏。当前,我国医学院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薄弱,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条件不完善,教育手段和模式单一等问题。特别是目前大多数院校尚未建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现有的教育任务和生涯指导工作基本上由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兼职完成,而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工作后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在指导思想、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及效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由此造成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有限。

教育模式未体现个性化需求。由于起步较晚,当前国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笼统和大众化,多针对基础概念与理念教育,未深入解析针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群体的分类教育。医学生由于行业特殊性,与其他专业学生有一定差别,而当前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都没有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无法很好指导医学生开展自我认知、就业环境认知,因此也无法发挥强有力的支持作用,深入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相对较弱。

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医学生都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而且认为它有必要的占相当比例(表1),但是真正做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例却很小(表2)。在对职业指导课程的满意度调查中,70.9%的学生持认可态度(表3),但是普遍在开课时间、课程内容、职业心理辅导等方面提出很多意见(表4)。调查显示:很多医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但是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认真执行,缺乏自我激励和自觉行动;也没有与自己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缺乏对理想职业的全面认识,从而无法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规划方案。

表1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

表2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表3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

表4 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的意见

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1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新事物,必须树立科学的理念加以对待,不能只停留在形式或跟风上,而应通过系统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主动了解社会,了解行业的发展和要求,正确评价自己,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创业本领。学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将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对学生的职业设计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和工作计划,按教学要求严格执行[4];要紧密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高尚的职业道德观、积极的社会角色定位观和精益求精的医疗技能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德高医粹的医学人才;要加大对职业生涯教育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保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要使职业生涯辅导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辅导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医学院校要加强对职业生涯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使其真正能为医学生在就业知识结构、就业信息判断和个性化咨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还能帮助他们制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还要充分发挥导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导师在学科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带教经验,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指明方向。导师的职责应该不仅限于专业学习、课题研究方面,还应做研究生的“职业导师”和“人生导师”。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合理安排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指导学生培养未来适应职业生涯的能力。

2.2 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和实践体系,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关键。高等医学院校应首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结合本校、本专业特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前瞻性、确定性、实用性、实践性的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既需要在深度上重视,反映出本专业的特色,充分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又要在广度上有所考虑,充分体现内容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既侧重于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又侧重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和方法培养。此外,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切勿一刀切。要改革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实践体系,以实践作为检验教育成果的标准,通过积极引导研究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融入社会,全面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寻求社会需求与个人理想的最佳契合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基础的培养模式,通过有效提高研究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增强环境分析能力,提高个人竞争力等途径,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定位,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根据实际环境调整求职期望值。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系到医学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新形势下,要构建适合医学生的全员化、全程化、全源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全员化指的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在校医学生,将生涯规划课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一种层次化、多样化、实效化、系统化的课程教育模式,贯穿在大学阶段全过程[5]。全程化提倡以大学全过程为时间单位,以不同阶段为时间单元,将职业生涯渗透在每个时间单元中,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全源化指整合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实践平台在内的全部可利用资源为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帮助与服务,构建全源育人的大氛围。针对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性、实效性较弱的状况,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形成分专业、分层次、分阶段的指导方式。分专业即根据医学生专业性较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内容、侧重点以及专业需求的不同,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分层次指在培养过程中,鉴于学生的个人情况不同其需求也有所差异,依据学生需求层次分为高、中、低三级,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不同深度教育,以便取得更佳的实际效果[6]。分阶段指根据基础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临床实践阶段等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期配合不同主题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人才成长的促进作用。

[1]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2]孟祥明,王 嵩.医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188.

[3]张 晋,吕振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4):265.

[4]郭振友,李胜联.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16.

[5]赵金秀,王晓莹,吴弘萍.长学制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15.

[6]林文诗.新形势下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思路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7):966.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职业生涯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曼巴传奇 KOB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