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尧县滏阳中学055350)
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乔国庆(河北省隆尧县滏阳中学055350)
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课程转变教育观念,着眼现代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对地理教师来说是一次挑战。新课改的兴起,让初中地理教学方面掀起课程改革的浪潮。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做以下思考。
1.现行地理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现行教材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普遍感觉到课时不够,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时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3.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上与现行的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不匹配。现在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
4.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初三不开设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许多初中学校地理课形同虚设。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如何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就如何更好地改变地理教学现状,提高我们地理教学,使学生更为有趣的主动的学习地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的顺序,调整教材的内容难度,增删教材的知识点,形成一套符合学情、符合自己的新教材。比如在《天气与气候》的复习课上,把天气、气温、降水结合在一起讲解,罗列出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整合成自己的一套“新”教材。层层递进的设计,没有脱离教材,但又不完全依照教材。八年级第一节《中国位置》内容课上,可以先把七年级上册的知识做一个复习,如半球的划分,中低高纬度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然后结合这些知识点再进入中国位置的介绍和评价。
2.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板书、板图、板画”能力。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板图、板画,往往是一个优秀地理教师手中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一种“武器”。一堂好的地理课,往往也是与充满“地理味”的板书、板图、板画相联系的。在以黑板为主要载体的一般教学条件下,“三板”教学技能水平与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直接相关。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装备条件迅速改善的形势下,“三板”教学在地理教学中仍然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地养成和形成绘图的习惯这不仅会让知识更加形象化也会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素养。
3.整合教材,联系生活,跟上时代,学习身边的地理。传统的教学把教师定位于“教教材者”,导致许多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教科书提供的知识相对稳定的,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认真研读《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丰富教材内容的内涵,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使课堂有“源头活水”。比如把山区大旱,师生吃水困难、水冲厕所的尴尬及时补充到《水资源》一课中,课堂肯定会活起来,学生会有说不完的原因分析、节水重要性及措施。生活处处皆地理,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便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同时创设“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情景,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合教材,还需跟上时代的变化。例如,日本发生地震导致核泄漏,利比亚国家的撤离行动都和地理教学紧密联系,学生能在课堂上讨论电视上的焦点问题,兴趣很高,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分析问题能力、读图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灵活地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
另外,整合教材还需注意教材理论的直白性。轻易得来的东西是是乏味的,人们往往喜欢从隐蔽的事物中自己找到答案,而并不喜欢简单直白得到答案。这就需要教师把乏味理论的东西隐藏起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寻找答案。比如讲澳大利亚一课直接提问澳大利亚位于哪个半球,很乏味。不如隐藏起来,问:“假如我们去澳旅游需要准备什么东西?”“钱、相机、衣服……。”“那么带些什么衣服呢?”同学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自然思考澳大利亚的半球位置。又如,讲台湾一节,教材把60年代前后台湾经济的发展变化说得非常直白详细,毫无新意,不如展示给学生一幅“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自由分析台湾经济的发展变化,课堂顿时活跃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关注学情及个体差异,丰富地理课堂,利用各种直观和现代化的手段来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真正使课堂活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