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教学实效

2015-07-06 03:28张博
新课程·小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灵活激趣高效

张博

摘 要: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法。它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是课堂提问的主体,提问方式的主体也是教师,教师的提问是否优质,决定了学生学习是否高效。

关键词:高效;激趣;灵活;探索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问题质量不高、提问方式不当等诸多现象,导致课堂教学低效。一是问题过偏过难,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大而空,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未经历任何探究过程提出的拔高类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无所适从,即使“跳来跳去也够不着”,教师十分尴尬。二是问题没有针对性,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例如,一位教师在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后,提问学生:“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住什么?”这个问题很随意,不准确,不具体,且易产生歧义,基本上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三是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意回答。课堂上,有的教师会这样提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提问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致,甚至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既然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尖子生懒得去思考,学困生更不愿意回答——回答错了岂不更丢人?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首先优化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方式。

一、创设愉悦的情境,激发提问兴趣

新颖、巧妙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宽松的氛围。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引入了“八戒吃桃”的故事:孙悟空在花果山种了一棵桃树,桃子成熟的时候,因事外出,结果被嘴馋的猪八戒钻了空子。第一天,猪八戒偷吃了整棵树上桃子的五分之一,以后每天分别偷吃了现有桃子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当他偷吃了4天又要饱馋一顿的时候,孙悟空回来了。看着树上剩下的20个桃子,孙悟空摇头叹息。同学们,你能告诉孙悟空,这棵桃树结有多少个桃子吗?通过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一下子把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了,学生立刻就进入到质疑、解惑的学习状态,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就水到渠成了。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难易要适宜

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要适宜。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达成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和迁移。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性操作,将一个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学生形成基本体验和判断后(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顺势提问:(1)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2)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3)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些提问既有梯度,又有层次,既突出了重点,又分散了难点,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开放性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多样性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如在教学“图形拼组”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进一步提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的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吗?再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色、形状、个数的不同,分别发现排列规律,接着又出示围成圈的男女同学跳舞图,继续提问: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一个舞蹈节目,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给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放开思维去发挥想象力,就会充分发挥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功能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定有所发现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

课堂提问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合理分配被问对象。教师应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能够获取知识营养,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一个难度稍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小问题”,渐进式提出来,让不同的学生跳起来都可以摘到果子。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渐进式提问:(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用什么表示?(2)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3)如果知道圆的半径,你能否计算出圆的周长?(4)你能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五、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问后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间还要把握好,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留给学生长短不一的考虑时间。实践证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1秒增加到3至5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给出更多作为证据的证明,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会激起学生更多大胆的奇思妙想,学生的成功感和成就感会得到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等待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0秒。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中,即逐渐游离到所提问题的临界区或之外。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和控制时机。

参考文献:

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灵活激趣高效
关于开设计算机的辅助课程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