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讲评课效率的探索

2015-07-06 12:49王云
南北桥 2015年1期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

王云

【摘    要】提高化学讲评课效率的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讲清思路;总结规律、提高效率;比较方法、找出捷径;走出“迷点”、加深理解;改头换面、举一反三。

【关键词】化学讲评课  提高课堂效率  讲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179

化学讲评课是在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讲解和评价的一种课型,也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它对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这种课型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分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教师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出现以下的一些弊端:或久拖不评、有始无终;或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或就题论题、不求甚解;或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等等。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出现,提高课堂效率,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几种比较有效的讲评方法。

一、抓住关键、讲清思路

一般每一类型的题目都有一个大致的思路,思路清晰了,才能解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时不能简单地列出解题过程或答案,而应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即本质),从而理清思路,“顺藤摸瓜”,得出结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维的严密性和完备性是思维的兩个要素,缺少哪一个都会出错。严密而完备的思路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简捷的思路则可避开复杂思维过程而提高解题速度。

[例题]:把xmlCO2通过足量Na2O2后,再与ymlNO混合,且x与y之和为Vml。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V/2ml。则x∶y的值为(    )

A  1∶1       B  2∶1       C   5∶4       D   7∶5       E  任意比

<解析>

思路一:根据反应式2CO2+2Na2O2=2Na2CO3+O2及2NO+O2=2NO2,分三种情况讨论:

1.若NO与O2恰好完全反应转化为NO2﹙即x/2=y/2﹚,则x∶y=1。

2.若NO有剩余(即x/2

3.若O2有剩余(即x/2>y/2),则产生NO2为yml,剩余O2为(x/2-y/2)ml,所以(y+x/2-y/2)/(x+y)=1/2→1∶1

故当x>y即x∶y>1∶1时,合题意。

综合1、2、3选C。

思路二:根据反应式

2CO2+2Na2O2=2Na2CO3+O2                          ①

2NO+O2=2NO2                                               ②

①+ ②有:2CO2+2Na2O2+2NO=2Na2CO3+2NO2          ③

观察①③两式发现,当且仅当VCO2≥VNO时才有V后=V前/2,故当x∶y≥1∶1时题设成立,选C。

比较两种思路,后者由于抓住了反应前后体积变化的本质特征,避免了繁琐的讨论,速战速决,显得十分简捷。

二、总结规律、提高效率

有些习题规律性较强,教师在讲评时,可借助典型例题的剖析引导学生对类似的或相关的习题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得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可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新课难以达到的境界。

例如,关于标况下气体充满烧瓶后倒插入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求算规律,通过对纯NH3做喷泉实验这一典型例子的分析,可总结出如下规律:

⒈纯HCl、NH3气体:M=1/22.4(mol/L)。

⒉HCl、NH3气体中含不溶于水的杂质气体:M=1/22.4(mol/L)。

⒊NO2气体:MHNO3=1/22.4(mol/L)。

⒋NO2与NO混合气:MHNO3=1/22.4(mol/L)。

⒌NO充满烧瓶再通入O2,无论水是否充满烧瓶均有:MHNO3=1/22.4(mol/L)。

⒍NO2与O2混合气:a.若水充满烧瓶(即VO2∶VNO2=1∶4);MHNO3=(1/22.4)×4/5(mol/L);b.若剩余NO(即VO2∶VNO2<1∶4);M=?(请读者自己完成)。

上述规律中,第1条是最基本的,2~5条是在此基础上的推广,而第6则是更进一步的深化和变通。

三、比较方法、找出捷径

有些习题若按常规解法,比较繁琐,费时费力;若走捷径,则事半而功倍。因此,教师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进行比较,找出最简便的方法,加以推广和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例如:0.288克CS2在448ml(标况)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反应后气体混合物的体积在标况下是多少?

此题的一般解法是先判断O2过量,再根据CS2计算生成的CO2、SO2的体积,再加上剩余O2的体积。但若注意方程式CS2+3O2=CO2+2SO2中各气体物质(CS2为液态)的化学计量数,发现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守恒,故不需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技巧和思路是同步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在寻求简捷思路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运用技巧。

四、走出“迷点”、加深理解

有些习题,故意设置了“陷阱”,让学生去钻,如果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则容易落入“陷阱”。欲擒故纵,我认为教师最好先让学生“落阱”,然后指出“落阱”原因,加以纠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印象,避免重蹈覆辙。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a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b克溶质,若向溶液中加入c克NaCl,则此时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是                          。

〈分析〉很多学生很快得出(b+c)/(a+c)×100%和100(b+c)/(a-b)的结论。殊不知此时他们没有注意到溶液在加NaCl之前已经饱和,再加NaCl,并不能再溶解,故“c克”只是一个与本题计算无关的迷惑性数据,指出这一错误后,再让学生正确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的结果。

五、改头换面、举一反三

一般说来,课本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固定,但用来设计的题目却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在讲评时可针对知识点,对题目“改头换面”,一题多变。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例如:将PH=2的鹽酸和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

(下转第183页)

(上接第180页)

A: <7   B:≤7    C:=7     D: ≥7     E:>7     F: 无法确定

此知识点是电解质溶液部分的重点、难点。此题很容易判断,但仅满足于此是不够的,引导学生若将题目中的条件变一变,又会怎样?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变换出了以下七个题目:

⒈PH=2的醋酸与PH=12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⒉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⒊PH=2的某酸与PH=12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⒋PH=2的盐酸与PH=12的某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⒌PH=2的硫酸与PH=12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⒍PH=2的盐酸与PH=12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

⒎0.01mol/L的某酸与PH=12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通过这样的变化训练,既强化了有关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比同一类题目做七次效果好得多。

猜你喜欢
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施
《圆的面积》应用几何画板
浅谈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地位
浅谈“小先生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巧妙运用电子交互一体机,让语文教学扎实高效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提高课堂效率的探讨与实践
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针对学校体育的两课两操两活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