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静
【摘 要】有效提问是整个地理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从自己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出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34
有效提问是由一系列开放式的、以思考为中心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或反思并做出回答的过程。有效提问是整个地理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确保有效的“提问”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提問”的针对性
地理教师在设计问题前必须解读新课标,课标内容是设计教学问题及情景、理解教学目标层次、领会编者意图、整合教材资源的基础。教师必须根据课标要求设计问题。如“大气受热过程”这部分内容课标要求:(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明确大气的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分别是什么,能阐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了解温室效应及其作用。(2)掌握热力环流。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形成。我根据课标设计这样的问题:①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全部被地面吸收了吗?②你知道太阳辐射首先使大气增温还是地面增温呢?为什么?③你知道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什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什么?④你能分析图中哪些箭头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你知道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⑤你如何解释高处不胜寒?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很大?学生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就可以完成课标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二、“提问”的层次性
(一)递进式提问
地理学讲述的内容较多,知识的跨度大,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教学内容编设成一个个彼此关联的问题。如在讲授“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时,我这样设计问题:①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你能说出气压带、风带呈带状分布的条件吗?②据教材内容,你觉得海陆分布是如何影响大气环流的?③你怎么解释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风向和成因?④为何东亚地区是世界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这一系列问题,从复习旧知识开始,然后进行原理的分析、知识的铺垫,层层递进,使学生步步深入,积极思考,最后掌握知识。
(二)比较式提问
在地理内容中,有很多知识之间有相关性或相似性,如地球运动的自转和公转,常见天气系统的高压与低压、冷锋与暖锋,热带季风气候中的夏季风与冬季风,洋流中的寒流与暖流等等。在学习南亚地区的气候时,我这样设计问题:①说出夏季风与冬季风的风向。②你能说出夏、冬季风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吗?③你能说出夏、冬季风控制时天气有什么不同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完成。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掌握知识。
(三)迁移式提问
知识迁移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知识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进行知识的转化。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让学生能够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知识的迁移。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多一条方法,多一种途径。例如,在讲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中的陡崖的判读时,我这样设计问题: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何判断陡崖?②你能计算出崖顶和崖底的高度吗?③如果图中有一处瀑布,你能计算出它的高度吗?如何计算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提问”的开放性
开放性提问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问意味着地理教师尽可能使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放学生的思维,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问题设置的封闭性较强,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例如:在学习“聚落”这节课时,在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的不同点时,我让学生自己设置列表内容,思考城市与乡村聚落的不同。学生们除了列举出我预设的内容外,还想到了两地在教育、经济水平、就业机会、收入、医疗水平、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人人都能参与进来,效果非常好。
四、“提问”的启发性
(一)在知识重点处寻找启发点
任何课堂提问,必须牢记课程目标,把启发点放在教材的重点内容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只有在知识重点处挖掘出的问题才会让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探究。例如:“洋流的形成”这部分内容就可以这样设问:在秘鲁西海岸放一个装有你姓名、家庭地址、出生年月纸条的瓶子,几个月后有人在澳大利亚东海岸捡到,你认为可能吗?
(二)在新旧知识点衔接处寻找启发点
地理教师要善于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效地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例如:在讲解“降水形成过程”时,我通过分析提问:①降水一定有云,有云不一定降水,你知道为什么吗?②小云滴怎样才能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③在自然界中使小云滴增大的方式有哪些?④自然界中空气上升的方式有哪些?
(三)在思维卡壳处挖掘启发点
思维卡壳处正是开启智慧的“启发点”。地理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熟视无睹却蕴藏着问题的内容上挖掘“启发点”。例如:在学习“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一节时,我这样设计问题:①你看看,有与赤道盐度相当的地方吗?在哪?②北纬50度的盐度与南纬50度的盐度相当吗?为什么?学生一下子瞪大眼睛在图上寻找答案。
总之,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学习热情,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才是真正的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