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
【摘要】 “生本教育”与当前我们国家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等教育教学理念一脉相承. 本文将试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生本理念”.
【关键词】 生本理念;践行;数学教学
“生本教育”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1999年创立,提倡:“小立课程,大作工夫”、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生本理念 ”呢?
一、课前践行“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理念
(一)让生有“备”而来
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先做后学,新知识有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完成个体学习到群体学习、独立学习到有帮助的学习、分散学习到集中学习的转变.
(二)让生有“问”而来
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这课,学生带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是要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叫平行线,不同平面内可不可以呢?”有的学生带来的问题是:如图第1条直线与第2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还是不相交呢?
二、课堂践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的理念
(一)让合作引领新知探究
课前让生有“备”与“问”而来,对于新知有不同的理解和疑问. 应提供机会,通过互动和沟通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理解、掌握新知. 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我给出一个长方形的信息(长:3厘米,宽:2厘米),让学生小组合作来求周长. 结果出现了7种方法:
方法一:3 + 3 = 6(厘米);2 + 2 = 4(厘米);6 + 4 = 10(厘米).
方法二:3 + 3 + 2 + 2 = 10(厘米).
方法三:3 + 2 = 5(厘米) 5 + 5 = 10(厘米).
方法四:3 × 2 = 6(厘米) 2 × 2 = 4(厘米)
6 + 4 = 10(厘米).
方法五:3 + 2 = 5(厘米) 5 × 2 = 10(厘米).
方法六:(3 + 2) × 2 = 10(厘米).
方法七:3 × 2 + 2 × 2 = 10(厘米).
(二)让质疑引领新知探究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如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认识钟表》这课,我利用4个不同的钟面及下面标示的时间让学生来辨识对错.
对于第一个钟面,学生看出是对,我即时设疑:“为什么是对呢?”,学生说出“因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3时”. 对于其余三个钟面. 有认为对,有认为错,我“顺水推舟”,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 学生积极思维,收获了有关钟表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让生经历新知生成
数学教学从问题情境出发,通过探究、推理等方法,探寻问题的解决途径,结论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 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四)让师成为课堂“导演”
教师要相信学习者具有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让生经历新知生成,课堂上的“少教”或“不教”. 教师只抛砖引玉,是“课堂大片”的现场“导演”. 那么如何“导”呢?
1. 课前的让生有“备”与“问”而来,教师花费精力去设计的前置性任务. 这是一节“课堂大片”的前奏.
2. 课堂的组织引导
(1)明确小组学习任务. 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2)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能力. 让学生既善于表现自己,又善于倾听.
(3)在新知生成过程中,出现疑惑或者错误,尽可能遵循“不判断”、“不说教”的原则,把“问题皮球”踢还给学生,引导二次检验逆向思考,找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4)在课堂环节,针对学生表现,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客观评价他人.
3. 课堂检测练习,错例及时反馈与修正. 及时反思,总结经验修正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
三、课后践行“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的理念
(一)同桌互相出题目让对方完成互相订正. 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这课后,同桌互相出题目,每人出五题,有的出600 ÷ 26 = 1750 ÷ 25 = 288 ÷ 24 = 255 ÷ 25 = 等等,特別是互相订正的环节,有的学生对于订正结果有不同看法,得数会出现余数,需反复验算,甚至找老师“告状”. 有的小组觉得出五题比不出高低,还要多出,并且越出越难.
(二)设计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成为新知的践行者. 让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到商店去买东西. 学生用人民币元、角、分去简单购物,巩固 “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及简单的计算,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说:“昨天,妈妈带我去小区店,我买了一包儿童肉松5元,买了一瓶儿童酱油3元5角,一共花了8元5角. 我给了小店阿姨一张10元,她找我1元5角. 我高兴地与阿姨说再见,提着东西回家了”. 每段小故事都是亲身感受,成为一段段活教材.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