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君
摘 要:小组合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就必须将学习的主人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自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如何在小组合作中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给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运用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与电脑多媒体技术相关的一门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生日常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以前多了很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不在于学生能否开机、关机、上网,而是一些更为深层次的创作或使用,为此,我们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对这门课原本的爱好将会逐渐失去。因此,我们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创新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更多的趣味中提高学习能力。
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分组
要想开展小组合作,首先要依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即将学生按照学习要求进行合理的归类,将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分组数量以5人为最佳。在进行分组时,应注意小组成员的一致性和层次性,即每个小组中的成员水平要么是相同的,但各自的特长却是不一样的;要么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有一定的差异,但各自的兴趣爱好是一样的,这样分出的小组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力量,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在教学“漂亮的电子邮件”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平分为这样几个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电脑操作技术小组、色彩感知能力小组、语言表达小组”,然后再将每个小组拆散开,即每个小组出一人组成一个新的小组,这样最后形成的五个小组中各自的特长和能力基本一致。既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和平等竞争的环境,又激起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依据教学内容布置任务
小组合作的任务是需要与学习内容相一致的,即本节课教师讲什么内容,就让学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在布置任务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开展小组活动,如果适合的话,如何进行布置任务。这些都是教师应考虑的一个问题。
比如,在教学“管理个人博客”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将之前几个关于博客的单元结合起来,为学生设计一个综合的小组任务——主题博客的创建。首先教师先制订5个主题,比如节日、游戏、校园、学习、家庭,然后让小组学生自己依据抽选的主题进行博客的设计,每个小组成员为5人,他们各自的分工由小组人员自己决定,最终设计出来的博客,教师可以进行展览,并依据大家的情况排出顺序,学生在这样的竞争中进行任务会有更多的动力。
三、注重实际,适时开展活动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必须在每节课开始时就进行分组,有时教师可以依据学习内容及学生自身的表现情况,适时地确定小组合作的方式及时间,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设置动画效果”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一个“飘舞的蒲公英”的PPT,其主要内容是赞扬蒲公英精神,在讲解PPT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动态蒲公英飞舞的动画,学生看到这个动画都非常惊叹,纷纷表示想知道怎么做出来的,这时教师发现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组,然后布置出这样一个任务:“学习课本内容,掌握基本动画效果的设置,并自选一个主题进行相关的PPT制作。”这样学生接受任务就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带着极大兴趣的接受,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将会更高。
总之,小组合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学习内容,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世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赤子,2015(01).
[2]张静.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艺术[J].新课程导学,2014(0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