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福林
摘 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存在的问题不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努力用最小的消耗争取最大的成效。吸收众家教改的经验,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既能适应高考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素质的“三快一多”教改方案。“三快”,指快教、快学、快写;“一多”指多练。
关键词:“三快一多”;语文教改;教学效率
为了消除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语文教改活动也开展多年了,语文教师做了不少可贵的探讨和尝试,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总的看来,语文教学效率还不高,存在的问题不少。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努力用最小的消耗争取最大的成效呢?我从“速度就是效率”这句话得到启发,吸收众家教改的经验,结合本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个既能适应高考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素质的“三快一多”教改方案。“三快”,指快教、快学、快写;“一多”指多练。下面是这个方案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快教
由于语文教材编写体例缺乏像数、理、化那样一环扣一环的逻辑约束力,单元之间没有必然的先后关系,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侧重差异没能充分体现出来。而传统教学是以单篇作为教学着眼点,教学内容前后重复讲授过多,进度慢,如某一种文体高一是这么教,高二还是这么教,高三还是如此。这样费时多,知识吸收量少,训练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造成少慢差费的后果。“快教”:就是打破传统的以“单篇”作为教学着眼点的方法,实行“单元”目标教学。单元目标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单篇讲读,面面俱到的弊端,对一个单元的阅读课文、知识短文、训练内容等通盘考虑,围绕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思想教育渗透点去制订每一堂课相对集中的具体教学目标,尽可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科学设计,详在应详之处,略在当略之处。课内自读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读;课外自读课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做到有详有略,精粗有别。由导读到自读,把劲使在刀刃上,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无效劳动。一个单元过去要两周完成,现在一周多一点就可以完成了,学生反映单元教学学起来紧张有趣。教学速度加快了,就可以腾出时间让学生“快学”。
二、快学
1.让学生提前学完中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速度的加快,并不意味着教学知识的删减,在教学中从宏观出发,让学生提前掌握全部知识点。具体做法是:高一上、下学期各腾出一个月的时间提前复习文字、词、短语、句子等知识;高二上、下学期也各腾出一个月的时间提前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等知识;到了高三就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综合强化训练,培养语文能力。
2.让学生尽快接触“课外世界”,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素质教育”告诉我们,不能只把一双眼睛盯住“课内”,同时应该把视线投向语文教学的“另一半”——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内学好了语文知识点,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而这些“知识”与“方法”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全凭学生各自课外的操练功夫。学生中读写能力较好者,无一不是课外阅读的有心人与痴迷者,所以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具体的做法是:高一阶段有组织地安排每周一节课,让学生走进阅览室看书,做读写笔记;高二阶段在高一的基础上学生每人订一份《中学生语文报》;高三阶段,由于时间关系,不做硬性规定,但要求学生平时多听广播、看新闻、看报纸,拓宽视野,用心感受生活,处处留心外界。这些课外阅读的形式,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对写作和听说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学生很乐意接受。
三、快写
快速作文,要让学生能“快”得起来,学生就得有话可说,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做法是: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要求学生从写日记写起,从身边小事写起,从自己有“感受”的事情写起,做到“我手写我口”。
2.在写作指导时,我们打破传统的先指导后写作的方法,改为先写作后指导
这一简单的转变能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这种指导法解开了由教师先指导而束缚学生思维上的绳子,还学生全部的自由和全部的主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学生在没有一点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可以任想象的翅膀在蓝天上飞翔,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3.缩短课堂作文时间,当堂批改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安排两课时写作文,学生时间充裕,写起来拖拖拉拉,慢慢想、慢慢写,有的甚至第一节课在玩或说闲话,第二节课才开始写作文,养成了不良的写作习惯。快速作文就是改两课时完成为一课时完成。当然写之前要给学生讲清快速写作的好处,培养学生合作的兴趣,并告之快速构思的方法及要求,平时做好快速作文的素质训练,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一节课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学生第一节写完后,第二节趁热打铁,互批互改,教师首先提出批改要求,评分标准,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朗读,学生根据批改要求集体评议打分,教师点评。这样,学生在批改中会发现其他同学写作时出现的错别字、语病等,提醒自己在写作时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也看到别人文章的优点,在对比中体会怎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也免去了详批详改吃力不讨好的负担。
四、多练
学生在“三快”的基础上,已初步掌握了语文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但为了更快提高应变能力,适应高考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采用“多练”的方法。
1.从高考角度考虑适当增加训练的量
如,文化经典、小说名著、诗歌鉴赏、文言文等都是高考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应用,熟悉的程度还不够,那么就得增加专题训练量,使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阅读能够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求学生知识面要广,理解能力要强,我们选择各方面的阅读训练题,尽量扩大训练范围,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做题时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
2.从素质教育角度考虑,练的形式多种多样
具体做法是鼓励学生参加大型辩论赛、演讲活动,但这毕竟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因此,我们又组织学生经常开展小组讨论会,利用班会课开展一些与语文有关的活动,如:“与家长对话”,邀请一些家长来参加;同时还进行课前十分钟演讲。课余时间要求学生练书法、进行汉字听写比赛等。这些练的形式让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