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莲玉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根据教育目标教育纲要与教学目标、幼儿兴趣与实际需求等来设置不同标准的投放指引,以期园内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兼具合理性与科学性,促使幼儿能够在游戏的同时,实现身心与智力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早期教育;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幼儿游戏
前言: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日常重要活动之一,幼儿在不同区域游戏活动过程中能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在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之余,还能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区域活动材料则是幼儿园教育的载体,通过不同的游戏设计暗中引导,促进探索求知,是幼儿获得水平发展的载体。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现状分析
1.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未重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许多幼儿园在设计材料投放计划时没有按照幼儿个体的实际情况来区分不同幼儿间能力水平的高低,忽略了对个体差异性的客观认识,导致部分能力发展稍缓的幼儿不能充分理解、掌握游戏规则,同时也让部分能力水平较高的幼儿对游戏缺乏兴趣,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使得区域活动的作用阻碍了他们能力的提升。
2.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杂乱且缺少明确目的性
标准化的幼儿园通常对于区域活动材料的添置都是不遗余力的,同时还有不少家长对此积极响应,配合提供了大量制作材料。然而,科学化的活动材料投放原则,并非越多越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幼儿受年龄天性使然,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且容易受新鲜事物吸引,面对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幼儿在挑选中每个都想看、都想玩,但由于选择种类的多样化,很容易这个才刚拿起,就已经腾出手去挑另一个的局面。此外,加之部分幼儿园对活动材料连基本分类都没有,全部堆放在一起,大量各异的材料混杂,难易程度不同且所传达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由此一来根本无法切实发挥对幼儿能力水平发展的帮助作用,也难以完成早期幼教的根本目标。
3.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忽略幼儿班级层次区分
部分幼儿园在缺乏正确的活动材料投放原则与标准的指引下,产生了例如:“活动材料都是玩具,不论是小班还是大班的幼儿,随便玩哪一样都是玩”等错误的认知,完全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变化,比如在小班和中班里都投放同样的玩具,幼儿在小班时已经玩过,后来升到中班接触到的还是原先的玩具,这类早已接触、掌握的活动材料,对幼儿已失去新鲜感,难以提起兴趣,从而降低了接触玩具的频率,长此也就无法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更别谈培养与锻炼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自我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早期教育目的了。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调整策略
1.按照教育纲要与教学目标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标准首要符合当前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的幼儿教育纲要相关规定及具体教学目标,依此为中心来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相适合的材料,投放到不同主题区域。所以,教师应基于《纲要》之上,结合本园实际情况来有目的的进行材料投放,进而引导幼儿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活动;此外,活动材料的选择还应满足实际的教学目标。如以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为目的,可提供橡皮泥及配套小工具,指导幼儿根据生活常见物的形态来动手捏塑;或是提供不同重量、质量的小物件,比如铅笔、钥匙、树叶等,让幼儿将不同物件潜放在小水盆内,从而感受不同物件在水中的浮力。此外在语言区,可投放各种不同类型的故事书、手偶等让幼儿自由讲述;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绘画工具和辅助材料如笔、纸、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纸盒、布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美工创作,以培养幼儿表现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2.按照幼兒兴趣与实际需求投放
游戏是区域活动的主要内容,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方能促使他们产生动手、动脑参与游戏的兴趣。例如,针对小班的幼儿,由于其年龄小,又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在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短时间内难以完全适应。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幼儿园生活,可以为其创建 “娃娃家”、“玩具分享区”等,投放如小茶具、碗筷、洋娃娃、奶瓶、玩具等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材料,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体验角色扮演的快乐,消除入园焦虑情绪。此外,在美工区投放色彩斑斓的纸张,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对彩纸进行裁剪、黏贴或是添画,拼成一幅画作,可以让幼儿体验创作的成就感;还可以利用生活废弃品,如易拉罐、小纸盒等物件引导幼儿制作出形状各异的小模型,不仅符合他们的兴趣,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对身边事物的感知能力。
3.按照幼儿能力与层次差异投放
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个体差异,所以在发展水平与能力高低上亦有所不同,故而对其活动区域内的材料也要区别投放材料。比如“穿串游戏”,针对低龄幼儿,可以只要求他们简单的将珠子连串在一起,而对大龄且动手能力较好的幼儿,可以要求他们按照珠子的颜色或大小来进行分别连串。此外在进行手工剪纸活动时也可以采用分层法,或将纸张分剪成竖条状、各式几何形状等不同难易度,藉此“因材施教”来实现能力在不同层次的幼儿全面发展的不同需要。
4.按照幼儿个体年龄与特点投放
不同年龄段幼儿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此对不同区域活动材料也要依据幼儿不同年龄特征投放。例如,小班幼儿喜欢做游戏,但年龄小,且危险意识较弱,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应以质量好、安全等级高列作优先选择;而对于较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中班幼儿,则可以挑选比如“插入型”的组合模型块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应用——以数学区材料投放为例
笔者根据大班数学领域目标和班级幼儿年龄特点,与教学经验相结合,对数学区域材料投放进行了实践运用,现以以下材料为例:
材料一:钓鱼
投放目标: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玩法:池塘里养很多“鱼”,每条鱼的身上都列有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幼儿进行钓鱼游戏,根据所钓鱼身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再把鱼放到贴有相应答案的桶里。
分析:《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综合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年龄特点、近期教学内容等因素选择合适充足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数学延伸活动的材料更应该投放得足够量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操作,进而巩固集中教学活动中所学的知识。笔者在幼儿学习完10数以内的加减法后,投放了该材料“钓鱼”,让幼儿在钓鱼的游戏过程中,巩固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材料二:图形拼贴乐
投放目标:初步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玩法:提供房子、太阳、花等图形阴影及各种彩色几何图形块,幼儿取几何图形块在黑色阴影上方组合、拼摆,使其与黑色阴影外轮廓吻合。
分析:这份材料以对照黑色阴影进行图形拼贴的过程,让幼儿感知,原来一个大图形可以由几个小的图形拼贴组合而成。而且,图形之间存在着互相变换的关系,如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可以与一个正方形的黑色阴影吻合,四个直角扇形拼在一起可以合成一个圆形等,而且孩子们在拼贴结束后,可以让一张黑色阴影的图画,变得色彩丰富美丽,体验成就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材料的使用与投放既要满足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要遵循不同幼儿年龄、兴趣、爱好、能力分别投放,让幼儿在适合自己的区域内活动、游戏、交流。
参考文献:
[1]魏光辉.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J].教育论坛,2010(04)
[2]高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5)
[3]李会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