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开伟
摘 要:随着SMT产业的快速发展,SMT贴片来料加工的生产模式在长三角地区越来越普遍,而这方面的人才依然很紧缺,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出这方面的人才成为一个议题。本文探索在有限的SMT教学资源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出相应的SMT人才,满足地方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SMT;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引言:随着国家近20年来对信息产业的重视,以及良好的政策;世界上越来越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日、韩、欧洲和我国台湾地区,把电子制造业往中国内地转移。这为我们的SM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目前我国SMT产业仍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两个地区产业销售收入占到了整体产业规模的90%以上。同时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SMT产业还仍将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不过,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SMT产业中所占比重将从2007年起开始快速攀升。长江三角洲地区SMT产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全球SMT产业的转移。
作为主要依托于地方产业的高职院校应当快速地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因此,近年来,我校也为应用电子专业引进了一台全新的三星SMT贴片机。并根据多年的SMT贴片机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一套有效培养SMT产业人才的模式。
一、SMT课程体系转变
除了研究制定并落实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研企业SMT技术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综合要求,确定培养
SMT技术人才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利用学院与企业的资源优势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我们还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介绍元件的时候,往往是直立式的元件。而在SMT课程体系中,这些传统的内容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我们應当改变方式,将内容转到介绍表贴式的元件封装上,让学生了解应用更为广泛的内容,为后续的SMT课程打下基础。因此,在应用电子专业的一些课程教学中,如电子线路、Protel等课程,要求教师在介绍元件的时候采用贴片式的封装,提前灌输相应的知识。
二、SMT课程教学实施
由于SMT贴片机比较昂贵,高职院校中一般教学资源都比较有限,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培养出贴近企业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议题。
根据企业的实地走访,我们将SMT加工企业日常的工作流程转化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SMT制程,生产加工,设备维护。根据这三部分内容的特点,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合适的教学方法。
(1)SMT制程。为后续的SMT生产加工做准备。主要内容包括:PCB制作、钢网制作、SMT编程。教学实施:除了SMT编程需要在贴片机上完成,其他内容均可以在Protel上完成。在完成PCB时,重点介绍适用于SMT加工的PCB。比如,如何拼板、加定位孔以及PCB上下要留有安全边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在传统的Protel不会涉及到的。(2)生产加工。生产加工的一般流程是:印刷锡膏、贴片、回流焊接、清洗、检测、返修等。教学实施:这些过程中基本都需要一个人来完成,因此我们将这些人安排在同一组,分工来完成,最后就可以根据班级的人数分成若干组。在完成生产过程中,采用轮换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3)设备维护。对于一台长期运行的设备,日常维护十分必要。维护的内容包括常规的保养和维修。保养性的教学相对较容易,而维修性质内容的教学相对较难。教学实施:首先让学生们通过视频学习SMT贴片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根据说明书学习SMT贴片机的日常维护要点。重点介绍SMT贴片机的结构原理。
三、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尽管通过参观SMT加工企业的方式来了解加工生产方式,但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SMT加工对象的简单、单一。我们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就是对外开放来料加工。除了实现一定的创收,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加工对象以及提供一个准企业的教学环境。
由于我校地处长三角产业带,周边的中小电子企业众多,而这些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电子产品的小批量生产很多,而一般的SMT加工企业对于小批量的收费较高,而我校的加工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有利的条件都为我们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结束语:本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讨论和探索高职院校中SMT贴片机的教学,介绍了SMT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详细介绍SMT教学的实施过程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长三角产业带的实际需求,探讨了校企合作——对外来料加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义府, 吕向阳. 加强工程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改革电工电子实践体系[J].南京: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22(4)
[2] 潘岚,朱朝霞.电子实习教学改革的实践[J].上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