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梅娟
【关键词】 语文教学;农村资源;探究学习;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098—01
农村生活自然有农村特点,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初中语文有众多生活元素的渗透,找到文本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可以极大提升语文教学实践性,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基。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强调了社会生活与教学活动的紧密关联,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将语文生活化,对塑造学生综合语文素质都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借助农村生活实物进行直观教学
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将生活中的实物带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就是实物展示,其直观性会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知。因为教材文本内容与农村生活有太多的契合点,这也为利用农村生活中的实物参与教学提供了方便。初中生思维活跃,特别是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实物展示有足够的兴趣。所以,利用实物展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农村学生有农村生活背景,对于这些熟知的实物有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一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知,我专门准备了几样东西:一撮麦苗、一片树叶、一棵小草、一个斗笠。进行课文分析时,讲到什么就给学生展示什么,并让学生详细观察这些实物。虽然这些东西并不稀罕,也是学生常见的东西,但在课堂上展示,这还是第一次,学生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这些实物上,学习的兴趣大增。特别是这斗笠,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学生观察最为用心,对其在文章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更鲜活的感知。
二、运用农村生活资料信息实施教学
教材文本内容虽然有特定生活背景,但涉农题材的文章占据重要比重。涉农信息众多,搜集信息的方式也可以不拘一格,网络搜集、民间征集、走访谈话等,都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如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农谚,可以到网上搜集,也可以到民间去征集,听老农介绍。这些农村生活信息资源,自然会为语文教学提供重要信息支撑,能够快速提升学生文本感知能力。
杜甫的《春夜喜雨》炼字炼句特点鲜明,为让学生对诗句有更深刻感知,我专门搜集了一些关于春雨的诗句和农谚。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斜风细雨不须归”、“渭城朝雨浥轻尘”、“山色空蒙雨亦奇”、“春雨贵如油”、“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正月雨水好,二月雨水宝,三月雨水不得了”等等。通过和文本内容进行融合,实现了文本与生本的思维对接,学习效果相当显著。
三、农村生活实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随着生活的不断提升,现代农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生活内容更丰富,不仅有传统农村生活背景,还有现代城市生活的逐渐渗透。因此,现代农村生活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从六个方面进行说明。为让学生有更真切感知,我与学生合作做了一个实验。校园内有很多种鲜花,我让学生找来一些红色的花瓣,正好班级内还有一盆芍药花,我摘了一朵。事先准备了两个杯子,一个杯子里装肥皂水,一个杯子里放醋水。我让学生先将红色的花瓣放进肥皂水中,结果花瓣的红色逐渐退去,最后变成蓝色。我又让学生将这些蓝色的花瓣放进醋水中,这些花瓣又重新变成了红色。学生都感觉非常神奇,我让学生看文本中关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三个原因分析。学生这才恍然大悟。
四、模拟农村生活开展多维综合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中,因为受到时空的限制,很多教学内容难以获得生活印证。为让学生有更真切感知,教师不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在课堂上进行生活模拟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体验语文教学生活化,自然能够提升学习语文的质量。通过创设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学生有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学生的创造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都会获得历练和提高的机会。农村生活环境虽然简单,但也能为模拟创造条件。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活模拟,用集体表演的形式展示农村生活,这样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在学习叶绍翁《游园不值》时,我给学生布置一个特别的合作学习任务:每个学习小组模拟诗中描绘的场景,要求每一个组员都要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展示给大家看。学生听我这样一说顿时兴奋起来,纷纷摆出各种姿势。在具体展示环节,教室里热闹非凡。有的小组非常有创意,大个子扮演柴门,女生用红色纱巾扮演出墙的红杏,还有扮演敲门的书生。通过这个模拟活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了。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