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块强化对二语口语流利性时间指标参数的影响

2015-06-23 13:56聂艳敏张文俊
运城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语块流利二语

聂艳敏,张文俊

(运城学院 外语系,山西 运城 044000)

语块强化对二语口语流利性时间指标参数的影响

聂艳敏,张文俊

(运城学院 外语系,山西 运城 044000)

时间指标是衡量二语口语流利性最直观外显的标准,而语块强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利性时间指标产生积极影响。接受语块强化的实验班受试语料样本中语块使用的数量、频度和长度,以及口语流利性时间参数都有相对明显的改善,说话者可以通过快速检索提取以整体形式储存的范例,提高话语输出的流利程度。

语块强化;口语流利性;时间指标

一、引言

随着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语言的运用能力成为判断教学成效的标准。能将习得的二语成功输出用以交流,是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所在。现阶段,相对于书面语的输出,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略显薄弱,口语流利性欠缺,这也成为中外学者近几年来的关注点。陈平文通过对历年来有关口语流利性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研究方向大致可表现为四种趋势:考察口语产生中的实践性变量;在时间性变量的基础上考察上下文特征;侧重言语产出的语音特征;关注考察语块在口语流利性中的作用[1]40。由此可见,语块论已进入众多学者视线,语块习得与二语口语流利性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探究和证实的研究焦点之一。

二、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

1. 口语流利性及时间指标

中外学者对于口语流利性的定义都曾做过尝试。Fillmore[2]认为口语流利性表现为4种能力:一是“以话语填充时间的能力”;二是“用连贯的、合理的、语意密集的句子说话的能力”;三是“在不同场合驾驭恰当话题的能力”;四是“在语言使用中…具有创造和想象的能力”。Schmidt[3]将流利性定义为“自动化的程序性功能(automatic procedural skill), 是对语言的处理能力”。Brumfit[4](1984:42) 认为,流利性是“对所习得的语言系统的最大限度的有效运作(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language system so far acquired by the student)”。国内学者张文忠将Fillmore对流利性的定义归纳为“流畅性”、“正确性”、“灵活性”和“创造性”[5]206,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口语流利性是使用一种可接受的第二语言变体、流畅连贯地表达思想的能力,其流利性、连贯性和语言可接受性应为言语听辨者所能感受。如果缺乏流畅连续性、连贯性和语言可受性中的任何一种,则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就会受到影响[5]208。陈平文也在《基于国内外口语流利性理论的英语教学研究》一文中提到,口语流利性是指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言语所表现出来的流畅、自然、平滑、快速、连贯、具有可接受性的特征[1]41。

语言学家认为,口语流利性程度是可以测定的。张文忠、吴旭东归纳出12项流利性指标[6]343,其中包括5项时间性指标、1项内容指标、3项语言指标和3项表达性指标。在这四类指标中,时间指标是最直观表现流利程度的参数,因为流利性首先是一种时间性现象。时间性指标由Goldman-Eisler (1968)等人在六十年代发展起来,后被Dechert and Raupach和Towell等一些研究者用于分析第二语言的产出。本研究中的时间指标采用Towell et al及张文忠研究中的五个参数,即语速(SR, speaking rate)、发声时间比(PTR, phonation time/ratio)、发音速度(AR, articulation rate)、平均语流长度(MLR, mean length of runs)和平均停顿长(ALP,average length of pause)[6]343。

2. 语块论与二语口语流利性的关系

人的记忆中有大量预制语言单位,即预制语块。语块是指语言中出现频率较高、形式和意义较固定、运用语境较确定、兼具词汇和语法功能的语言单位,是由多个词组成,可以以整体形式被记忆、加工、储存和提取的成串的语言结构[1]44。语言的记忆、存储、调出和使用是以那些固定和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板块结构为最小语言单位的[7]。Lewis[8]将语块分为4种类型:复合词(complex words)和聚合词(polywords);搭配(collocations 或word partnerships);惯用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预制语块普遍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随着对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而增强,数量也相应增加,从而使大脑可以存储和记忆更多的信息[9]。

心理语言学和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s)理论都认为,语块在二语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二语口语流利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英语自然话语中80%由各类板块结构组成[10],人们之所以能流畅使用语言交际,并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抽象的语法规则,也不是单纯的语法与词汇的叠加,而是因为其记忆系统中存储了大量的范例(exemplar)。Skehan[11]指出,二语学习者通过规则学习(rule-based learning)和范例学习(examplar-based learning)两种途径发展中介语,而范例学习就是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chunks)的积累。这些预制语块按不同的语用功能范畴存储在一起,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整体提取使用,从而达到正确性和流利性的统一[12]。大量习得语块可提高英语口语的流利性,因为语块是语言使用中形成的习惯性语言构块,作为整体存储在大脑中的语块,在需要时可作为整体一并调出,无需过分依赖大脑的语言编码能力,缩短了语言编码或解码的过程,使有限的资源可被用于高层次的语意构建,达到省事省力的目的[13]。所以,语言的流利程度不是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储存了多少具有生成性的语法规则,而是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存储了多少数量的语块,是语块使人们流利地表达自我。

三、实验设计

1. 实验目的

探究语块教学对二语口语流利性时间参数的影响。并试图证实如下假设:

(1)语块教学模式下,学生口语流利性程度在时间指标上有明显提高。

(2)通过语块意识的加强及训练,学生口语中语块出现的频率增加,复杂性增强。

2. 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择运城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两个自然班(控制班和实验班)中各8名同学为受试者。为确保16名受试者阅读速度及口语能力基本相当,实验之前对控制班和实验班共计62名同学的阅读速度进行测试。选取高级英语第六册教材中350字左右篇幅的言语样本,排除部分学生提前看过的可能性,在不做准备的情况下要求所有学生大声阅读,并计时统计。相同阅读材料和环境下,在实验班和控制班各选择阅读任务完成时间接近的8名同学,共计16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3. 实验步骤

(1)口语流利性时间参数前测

16名受试者在学期初期进行英语口语流利性前测(pretest)。在测试之前,所有受试者被告知口语录音只为收集语料用于研究,与学业考试测试无关,从而排除受试者焦虑心理因素对其二语表达的干扰。受试者在2分钟的准备之后,要求进行3分钟的自由陈述,表述内容关于毕业后就业与考研的选择。该话题是所有大三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排除话题片面性因素。为确保录音质量和实验信度,要求受试者逐一单独测试,并保证不向他人泄露测试内容。

(2)不同教学模式的实施

以高级英语课程为教学内容,在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中,16位受试者所在的控制班和实验班采取相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模式。高级英语教学在处理课文时都分为三个环节:“读前”文化背景的激活和补充→“读中”文本分析和学习→“读后”语言能力的巩固和拓展。两个班级教学模式区别于第二个环节,控制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信息传递和内容理解,不刻意灌输语块概念;实验班则主要采取树立语块意识、讲解语块、分析句子意群并识记运用语块等一系列环节来分析语言篇章结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16名受试者没有进行特殊对待,与各自所在的实验班和控制班共同参与。

(3)口语流利性时间参数后测

学期末对16名受试者进行口语流利性后测(posttest)。与第一次录音要求相同,受试者在2分钟准备之后进行3分钟的即兴表述。两次语料采集使用相同话题,以便更准确客观分析数据。因为受试者并不知道第二次录音还会采用相同话题,排除提前准备的可能性。

(4)语料收集、整理及计算

该研究语料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繁琐复杂,需完成以下任务:

1)将16名实验对象的2次录音材料(32个)转换为文字材料。

2)统计语料文本中语块数量、使用频度及平均长度

3)对32份文本材料进行整理,统计出各样本的总字数与总音节数。

4)使用音频软件对32份录音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出各文本中的停顿次数和停顿时间。

5)计算各语料样本中的时间指标参数,即:语速(SR)、发声时间比(PTR)、发音速度(AR)、平均语流长度(MLR)和平均停顿长(ALP)。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1. 口语样本中语块使用情况分析

将控制班及实验班各8名受试前、后测的语料样本中的语块使用数量、使用频度及平均长度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如下平均值:

表1 控制班与实验班语料样本中语块使用情况

表1显示,在控制班与实验班受试者的前测语料样本中,语块使用的数量、频度及平均长度均无明显差异,后测在此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但程度不同。

在语块使用的数量上,控制班所有受试的语料中语块使用个数的平均值为24.9, 16周的传统教学模式后,平均数量上升为32.5个;以语块输入模式为主的实验班的语块数量由之前的25.1个提高至42.6个。其明显程度高于控制班,说明对语块的重视、识记及巩固有利于语块在口语表达中的运用。

语块使用频度是指语块所占字数与文本总字数的比例。如表所示,控制班前测样本中语块比例25.83%提高到后测中的29.72%;而实验班的比例上升幅度大于控制班,由25.79%上升至39.94%,也就是说平均有39.94%的言语是由语块构成的,语块的使用频度明显增加。

将样本中所有语块所占字数除以语块总数,即可得到语块的平均长度。控制班中语块的平均长度为2.42个单词,一个学期之后为2.45,实验班则在相同的基数上上升为2.53,大于控制班。

2. 口语样本中流利性时间指标参数分析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Towell et al和张文忠归纳的5个流利性时间指标,及语速(SR)、发音速度(AR)、发声时间比(PTR)、平均语流长(MLR)、平均平顿长(ALP)。其计算方法[14]如下:

表2 本研究采用的流利性时间指标及计算方法

通过以上方法可计算获得控制班与实验班语料样本中各时间指标参数平均值,结果如表3:

表3 控制班与实验班语料样本中5项时间指标参数平均值

表3显示,与前测各参数相比,控制班与实验班的后测时间指标参数都有变化,表明流利性程度在之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控制班第一次测试中,受试的语速(SR)为每分钟108.47个音节,第二次平均语速为117.36,较之前有所提高;实验班的语速提高程度更为明显,由107.93个音节升至131.36,这表明说话者的信息内容的语言形式加工和语音实现加快了。发音速度(AR)指单位时间内(秒)发出的音节数量。控制班前测AR平均值为3.22音节/秒,后测为3.27/秒;实验班增长相对明显,由前测的平均值3.21音节/秒变为3.42。对比显示,实验班样本发音速度变化较大。控制班与实验班在前测中的发生时间比分别为61.35%和60.83%,后测中显示为64.73%和71.49%,这表明,实验班受试者用于讲话的时间较多,言语计划的效率明显提高,“用话语填充时间的能力”增强。平均语流长度(MLR)表示两次停顿之间所发出的音节数量,控制班的两次测试语流长度平均值分别6.32和6.63个音节,实验班则由6.34升至7.53. 这说明经过语块认知及练习,实验班学生语言处理能力提高程度更为显著。同时,实验班前测结果表明,受试在整个语料形成中的平均停顿时间为1.54秒,一个学期后停顿时间降至1.32秒,而控制班前测为1.55秒,与控制班基本无异,但后测中停顿时间明显下降为0.97秒,与控制班相比,话语组织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数据分析,本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1)控制班和实验班在16个教学周之后,受试在语块使用的数量、频度及长度上都有提高,但以语块输入为主的实验班提高程度更为显著。2)相对于控制班中的五个流利性时间指标参数,实验班样本显示的相关参数变化更明显,说明流利性提高程度更大。由此可以推断实验班口语流利性时间指标提高幅度明显高于控制班的原因,可能在于受试语块意识的强化和巩固练习增加了头脑中预制语块的数量,因而在口语交际时不必按固定语法规则生成话语,可通过快速检索提取以整体形式储存的范例,减少了编码劳动,节约了编码实践,提高了话语输出的流利程度。

五、结语

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是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二语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是检验二语教学质量和学习者实际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二语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外显标志[1]40。本次实验证明,语块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口语流利性,尤其是表现在5个时间指标参数上。同时也说明学生二语口语中语块的出现频度、长度及复杂性、流利性之间存在关联。因此,语块教学法可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新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构建、丰富语块知识,加强记忆与提取运用语块的能力,克服母语对中介语的负迁移。但是,如何引导学生重视语块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该实验由于时间限制,没能在更大的时间跨度上对受试者进行跟踪调查以观察语块认知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后续影响;同时,因为语料处理繁琐和工作量大的原因,本研究只选择了16名受试者的语料样本作为参考,更多语料样本的选择可能能够提供更详实的数据。建议对更多二语学习者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以获取更大更有效的样本分析。

[1] 陈平文.基于国内外口语流利性理论的英语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8(3).

[2] Fillmore C. On fluency[A]. In Fillmore C, Kempler D & Wang W(eds.). Individual Differencesin Language Ability and Language Behavior[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9:93.

[3] Schmidt R.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cond language fluency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2(3).

[4] Brumfit. 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The Roles of Fluency and Accuracy[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5] 张文忠.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的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1999(2).

[6]张文忠,吴旭东.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定量研究[J].现代外语,2001(4).

[7] Becker,J. The Phrasal Lexicon[M]. Cambridge, Mass: Boltan Newman,1975.

[8] Lewis M. 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 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 Hove,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7.

[9] Nattinger,J.R. &Jeanette S DeCarrico. Lexical Phrase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0] Altenberg,B.&Granger,S. 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 “Makie”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2).

[11] 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2] 王立非,张大凤.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

[13]张文俊,秦建华.语块认知和文化认知整合模式下阅读能力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3(4).

[14]原萍,郭粉绒.语块与二语口语流利性的相关研究[J].外语界,2010(1).

【责任编辑 马 牛】

2015-03-16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13-104)

聂艳敏(1984-),女,山西运城人,运城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G642.1

A

1008-8008(2015)03-0067-04

猜你喜欢
语块流利二语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小学英语语块教学策略
科技汉语语块的类型和特征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块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语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流利口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