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

2015-06-19 10:57罗亚萍
教育界·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少数民族

罗亚萍

【摘 要】大一新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有不适应的情况,这样的不适应还表现在人际关系和价值观等方面,尤为关键的是心理适应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这使得学生的心理落差过大,心理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加之民族风俗习惯等差异也常常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在此过程中若没能把握住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则极有可能发生偏差甚至酿成悲剧。本文主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适应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具体问题做出了相关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 大学新生 心理适应

一、学习中的心理不适应

大学新生往往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大学学习的内容方法均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同学会在这个落差中迷失自我,很多同学在接受调查时都会说:“不是不想学,是不知道从哪儿入手。”也会有高中时比较优秀的同学产生没有了表扬就没有学习动力的焦虑。学生期望值与现实反差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让许多同学迷失了方向。

由于民族大学的特殊性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常常会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这之中可能是对自己民族的“不满意”或者是民族自卑情绪;同时,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也会有和自己的民族习俗和文化相冲突的部分。同学们会在这个问题上难以排解心中的郁结,从而会产生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

二、生活中的心理不适应

大学一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家乡、父母、亲友,走出家门,来到大学求学。由于高校的人员构成不再单一,新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后,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文化娱乐方面,条件都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从而感到现实生活的困难。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应。有学生认为目前最需解决的是“生活适应”。有的同学,报到手续刚刚办妥就给家里打长途,说学校不是自己理想的学校,生活条件难以适应等等。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也不敢改变自己,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苦闷、厌倦、消沉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自卑心理是由于比较自己与别人某一或某些方面进而产生己不如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自我评价偏低的表现。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也的确存在一部分孩子因为自卑而产生厌学的情绪。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学校、成绩、能力、出身、外貌、气质、经济、社会地位、所在环境等。大多数新生在中学时代或多或少都有过一段对未来的向往,进入高校学习也许并不是自己的“理想”,加上一种新的竞争压力使不少学生产生心理失衡,转向自卑。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因为家庭经济的贫困、缺乏文体特长、人际交往障碍或身材相貌缺陷等方面原因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彝学学院开学之初也存在相应问题,但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大家开始认识到自己作为这样一个民族的骄傲,也开始懂得在大学里,家庭的贫富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

三、放松中的心理不适应

高中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体验是学子们终生难忘的艰苦岁月。经过三年超负荷的拼搏,身心能量过度透支,入学后也难恢复。再加上老师、家长和朋友为了激励他们考上大学,经常给他们灌输“大学就是天堂”的诱惑,使很多新生产生“进大学等于享受”的不健康心理。学生整天沉湎于交朋友、认老乡、玩游戏、看小说、谈恋爱等活动中,迷失了自我。有的同学甚至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轻易地找到工作了,没有对未来的任何担心以及规划。

四、由目标缺乏所致的茫然

因为目标具有动力、导向和激励作用,学生在中学阶段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与强烈,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高效、专注、充实的,个体的潜能被最大限度挖掘。考入大学后实现了目标,如不及时建构新的目标,就会导致自我迷失。有的新生入学初期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理想真空,动机缺乏,意志减退,导致行为懒散。这样的心理问题,在我们学院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没有具体目标之后逃课上网,哪怕是睡觉也不愿去上课,认为大学课程没有实际意义,这其实是没有目标的表现。

五、学生干部症候群

骄傲自满的情绪也会在学生之中蔓延,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学生干部之中。当选上学生干部之后,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自满的情绪,认为自己就是要比别人强,认为自己相较于其他同学更受重视,我们称此类问题为“学生干部症候群”。骄傲自满的情绪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若不能得到及时控制,极易造成学生干部的自我膨胀,无法真正脚踏实地做人、做事,也不能与未来四年要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同学愉快相处,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针对上述几点,笔者认为,帮助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备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开设学习方法讲座,介绍大学的学习过程,如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计划的制定、怎样读书、怎样利用图书馆、怎样使用工具书与查找文献资料、怎样科学用脑等,重点介绍上好一堂课要注意的几个环节。还应该配合真实材料给学生讲解学习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认识。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本院同学虽然都是彝族,可是很多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同学间不轻易吐露真情,不交流思想,以往所熟悉、信任、依赖的老师、同学、家长都不在身边。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温暖和真情,自然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他们也迫切希望有良师益友,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亲近。因此,班集体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及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多下教室和寝室,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在管理工作中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客观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客观地分析社会和周围环境,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敢于正视自己的短处,能够辩证地看待成功和挫折、顺境和逆境,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利用余暇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增加人际交流,提高同学间的亲和力,增进同学间的相互关系,推动群体中互助互爱的精神。如果把同学间的这些情感适时地给予激发与引导,使之与集体荣誉等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形成。新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充满乐趣,孤独感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

六、结语

新生因不适应而导致的种种心理问题是一个人走向成熟所必然要经历的,是正常的现象,在刚入大学的新生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一时期的大学新生非常渴望得到帮助与理解。新生在适应阶段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同时要根据新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新生顺利渡过困惑时期,从理性上把握自我,提高心理调试能力和心理免疫力。如发现学生有非校园因素所引起的心理问题,老师应当联系家长,采用与家长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这样的方法更为有效,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适应问题还应当发挥好同学们的力量,有些话老师说的效果并没有学生说来得强烈。就学生自身而言,应当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重新评价自己,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主动接纳使自己逐步提高;提倡“同自己比,同自己竞争”,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持不懈的心理品格,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压力,学会心理自助。总之,引起新生尤其是少数民族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进行充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还可结合高校自身软件环境的优势,即跟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必要的沟通,以更为专业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葛明贵,余益兵.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

[2]白亮.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2006(03).

[3]李梅,陈亚飞.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班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及应用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