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丽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生由于具有特定的年龄特征,一方面具有好动、有活力、可塑性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他们思维幼稚、情绪不稳、学习主动性不强、自律能力差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但给教师的知识传授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也给学生自身的知识获得、技能的掌握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那么,对于这种层次的学生应该怎么办呢?中职院校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人才。那么,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总结的做法就是:注重德育引导与知识教育并重,提倡情感交流与严格管理并行。
【关键词】中职生 课堂管理 情感交流
一、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赖,是加强学生教育和课堂管理的第一步
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赖,则必须要情理交融地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如果老师做到了对待学生就像是对待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学生也能感悟到老师真挚的情感和博爱的胸怀。这种融洽、信任的关系,无疑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另外,对于学生的管理,不能套用传统理论上的政治说教,但有必要引导学生在所学专业上有一个客观和理性的定位。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引导学生选择好自己的专业及未来的定向。跟学生讲清,只有扎实的完成学业,才能奠定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只有掌握了适者生存的技能,才能确保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制造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选择或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更有助于发挥和实现我们的聪明才智。当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绝对不是我们人生的奋斗目标,当工人技师、当高级技师才是我们的真正选择。在和学生交流时,要让学生感悟到今天的每一步,都与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跟学生讲清楚,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要深刻领会“一技在手,终身受用”的含义;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前进方向,锁定自己的目标,树立实现愿望的信心。学生一旦在思想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必然对教师的付出肃然起敬,对于教师的引导也会更加珍惜。我们的学生虽然基础较差,层次不高,但他们对教师的信仰、品质、人格、言行乃至思想,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的。教师一旦赢得学生的信赖,则将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学生给予经常性的德育引导是有必要的,因为,学习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学生的意志往往会受到社会的风气、厌学等不良习性的影响,加之惰性容易复发,只有有效地抑制、克服不良习性,才能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二、严格的教学管理是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前提
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地严格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识体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知识为基础。基础差的学生本身就存在某些知识缺陷,如果对这部分学生的说话、分神、溜号、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不良习性放任自流,不但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学到知识,而且对基础好的学生,甚至想学习的学生也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干扰。教学中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并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管理,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的课堂管理,不可忽冷忽热,应以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规范严谨、生动活泼的风格一贯而为之。有的老师习惯于“先松后严”,实质上是不可取的,它既不利于学生打好基础,也不便于学生的习惯养成。学生一旦错过了学习中的关键,丧失了机会,即便想学也为时已晚,因为知识的断档,将给后面的学习乃至管理带来相当的困难;“先严后松”也会使学生养成得过且过的习惯,放松就意味着纵容,并最终也会危及学生的学习。严格的教学管理是教师的必备基本功,这种基本功对中职生这个层次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
三、情感交流是联系学生、管理学生的根基和纽带
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目标,但学生不是供教师任意摆布的存储知识的容器,他们是有血有肉、会思考有感情的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信心甚至意志薄弱,这说明他们的心理障碍占据主导地位。对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上要给予耐心的指导,更要在人格上给予尊重,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有博大的胸怀,有宽宏的心态,有满腔的热情。对于学困生不要挖苦、讽刺和歧视,应给予更多的帮助、温暖和关心,同时尽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之振奋精神。如果教师做到了用兴趣牵动他们,用关爱鼓励他们,用进步引导他们,那么,学生消除差别顾虑,树立自强意识是完全有可能的。情感交流对于转化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有效地加强中职学生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仍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