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卉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了朗读的重要性。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声情并茂的朗读。朗读,会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情趣,充满
灵性。那么,怎样在读中赏美,品中悟情呢?
一、驰骋想象悟情境,巧化无声为有声
朗读文学作品前,要捕捉语言的情趣,体味作品的意境,驰骋丰富的想象,浓化强烈的情感,然后把无声语言化成有声的朗读,通过语言技巧的处理和语音的多种变化,将文中的内容、事件、人物的情感、作品的意境、审美的趣味以及文章语言的节奏、韵律、语调、气势绘声绘色、形神兼备地表达出來,甚至可将书面语难以表达或根本无法表达的东西直接抒发出来。
二、理解内容抓灵魂,朗读作品现精神
文章以内容为血肉,以意为灵魂。朗读则是以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思想为基础的。朗读时能否入情入境、表情达意,往往取决于朗读者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只有准确把握,深入理解,才能在朗读时再现作品精神。
三、合理运用朗读的艺术表达手段,准确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
朗读是一门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艺术,需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书面语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在朗读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各种技巧进行语言艺术的再加工。
总之,朗读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认识充分、运用灵活,才能发挥朗读的作用,使所读之文灵动生辉,让读者能“读中赏美,品中悟情”。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