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莉
摘 要: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势必要进行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兴趣;教学形式
通过阅读,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一个人的知识涵养,会让人终身受益。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对于今后阅读理解其他学科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及说话思维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新课标要求下的阅读教学,是在教师、学生和书本之间搭建畅通的桥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搭桥和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在其中是主要的参与者,要发挥主体作用。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一直存在老师是语文阅读的主体,而学生被动地参与,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不能使学生真正地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已经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从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方式方法。
一、课前创新引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要想进行阅读教学的创新,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的活动中,就要在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课文阅读。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通过课前解读课文来确定阅读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进行阅读创新。
首先,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前解读课文时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站在教师的立场解读课文,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从这两个立场出发,确定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站在自己的立场解读课文,在确定重点字词、重点语句之外,还要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以及社会环境来确定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思想情感。而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就是预想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会对哪些方面感兴趣,会遇到什么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希望怎样去解决问题。综合两方的立场,教师就可以进行阅读创新。而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生动的课前引入。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童趣》为例,这篇文章是文言文,学习起来有些难度,学生难免望而生畏。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文讲解之前,让同学们说一下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很多学生发言以后,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将要看一下几百年前的人们,都有哪些童年趣事呢。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自然会主动跟随教师开始新课文的学习。
二、课上创新教学形式,发散学生思维
在新课文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行。学生的阅读过程不应该是被动的,不应该是枯燥的。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多种方式设置阅读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有声有色的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创新。
初中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设置阅读情景,加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同时巩固所学内容。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广泛进入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声音图文相结合创设阅读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一些名人传记时,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对人物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中,是平面性的理解,在学生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并不丰满。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名人的音像。以人教版中《我的信念》为例,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居里夫人的纪录片,让学生全面了解居里夫人。其次,教師也可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每个同学对于同一篇课文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交流各自的想法,发散思维,全方面地理解阅读内容。同时,辩论、演讲等方式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方式方法。
三、课后阅读创新,增加阅读乐趣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能力的课外读书目录。同时,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也是可以进行阅读创新的场所,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利用。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有可能从实质上提高。而对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文教师也要加以辅导。另外,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可以开展一些语文阅读活动。例如,在学习了一些故事性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话剧表演,而学习了一些诗歌后,又可以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这些比赛竞争中有针对性地理解阅读内容,站在作者和故事的立场上感知课文情感。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当代教育要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良好的阅读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这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不断地更新观念,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阅读创新。
参考文献:
丁邦平.阅读创新的理论和方法[J].初中新课标,2010(2).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