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欣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给我国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质量可以对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也会对品德与生活课程开展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优化的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教育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小学教育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34-02
课程资源是学生同课堂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桥梁,包括了同教学有关的所有资源,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更多的是从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就要求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的调动出来,从而真正的实现在做中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1]。
一、当前我国农村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中存在的不足
1.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 所谓的人力资源指的是将人作为基本载体的课程资源,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轻视学科的现象。长期以来,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都被当做是“小科”,很多农村的小学没有对其配备专职的教师,而是经常由班主任老师兼任。还有一些个别的农村学校让年老体弱的教师来教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此外还有部分小学教师对这门课程资源在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也十分的淡薄[2]。师资力量也是制约这门课程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教师还存在着能力不足的问题,即使参加了培训,也不知道怎样真正、有效的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由此可见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亟需提高。
2.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 所谓的物质资源是指以物质的形态存在的一种课程资源,其中包括了家庭中的物质资源、学校以及社会中的物质资源等等。在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就表现为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方面。虽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师开展自主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开展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认为仅有的教学资源就是教材。由此可见,很多教师还没有真正的树立起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拓宽自身的视野,善于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从而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做好教材的创造工作[3]。
3.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 当前我国很多农村的小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这就使得资源共享很难真正的实现,造成了课程资源重复开发的现象,形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还会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停滞不前的现象。所以这就要求农村各个小学的负责人员要对课程资源善于进行开发及利用,从而做到优势互补。可以定期的举办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观念的交流活动,聘请专家来进行论坛或者是讲座等。
二、优化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建议
1.建立起适当的激励机制 随着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不断深入,学校已经日益成为了进行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当前新课程的大背景之下,学校应该鼓励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一名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的意识[4]。可以在学校的内部建立起适当的激励机制,这样就可以将广大教师们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2.做好教材的二次利用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包括了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很多的方面,但是由于受到篇幅等方面因素的限制,难以将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一一的列举出来。这就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提供了一个空间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有针对性的对教材中的内容加以丰富和填充,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们对于生活的体验,鼓励学生走出教材,实现通过实践积累知识的教学目标。
3.更好的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 品德与生活之门课的一个宗旨和核心就是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因为这门课程本身就起源于生活,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做人。因此在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求更加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5]。这就要求教师要分析并且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并且适当的对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加以提升以及指导,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探索和分析。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升品德与生活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同知识之间真正的做到融会贯通,促进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取得。
4.关注儿童的特长,做好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工作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要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批判能力。由于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跨度也比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将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来进行分组,分成音乐组、美术组、体育组等等。鼓励音乐组的同学搜集相关的音乐资料,在课堂上向大家进行展示,让美术组的同学对生化场景或者是服饰进行绘画等。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优化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工作,就需要教师们能够充分的对教材进行分析,做好二次的利用,丰富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内涵,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做好课程资源的综合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这门课程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服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资料的收集等活动中,提升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雅芳.整合教育资源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2]马洁,高惠荣,崔宁.《品德与社会》课程已有资源的有效利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3]姜东旭.浅谈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不足及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
[4]董飞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
[5]何国安,张泽权,熊燕.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