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道军
摘 要: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成为广大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指出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以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用的教学建议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年级;有效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主要是由老师对阅读的知识和要点进行讲解,而学生只能单一地接受知识,却没有将阅读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因此,老师务必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
一、加强课前预习,培养阅读意识
很对学生其实对阅读课并不是很重视,一般都是等老师在课上讲授课文时,才了解文章的内容,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设置悬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之前,可以和学生说:“大家在冬天的时候,有没有看过一些人坐在路口卖东西呢?”学生很快回答:“有的,有位老伯伯在我們家街角那里卖冰糖葫芦。”这时老师便可以顺势问下去:“那么,你有观察他的形态和动作吗?”学生思考了一下,然后说:“他的双手交叉插进袖口里面,驼着背,有时候会瑟瑟发抖。”老师点点头示意回答得不错,然后跟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的发现不错,不过,你们见过早冬日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吗?”学生饶有兴趣地听着,老师继续说:“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会在如此的寒冬里卖火柴吗?在她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时学生便很有兴趣地想听老师讲下去,老师便可以让学生提前去预习这篇文章,同时将文章中描述小女孩的形态、动作等的句子划出来,思考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描写。这样一来,改变了以往学生“两手空空”来听课的情况,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二、适当激励,促进发展
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好玩好动的年纪,老师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这种特点进行适当地激励,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正确是正常的,因此,对表现不错的学生,老师也很少对其赞扬,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热情。因此,老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例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作品《养花》这篇文章时,可以提问学生:“老舍先生整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平时养花的情况,但是却有香有色,大家知道他表达的情感吗?”这时有学生回答:“说明老舍很喜欢花。”老师不要马上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对他敢于回答的精神进行表扬和鼓励,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他喜欢花,其实就是对生活的热爱。”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是非常多的,但是什么策略适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这就需要老师从教学实践出发,立足于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等,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4(38).
[2]康开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09).
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