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
内容摘要: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学习效率较低,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偏少。而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本文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基本范畴理论,完形特征和隐喻理论三个方面来分析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旨在促进中职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
关键词:基本范畴 完形特征 隐喻理论 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处于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原型理论,认知模式,隐喻概念和认知语法等。与以往的语言学理论相比,认知语言学的优点在于其加深了人们对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规律的了解,提供了较为另人信服的认知解释,对教师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笔者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基本范畴理论,完形特征和隐喻理论三个方面来分析认知语言学对中职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重视基本范畴词的教学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意义就在于人类如何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在经验世界里,事物被划分为不同的范畴,而且同一事物又同时属于多层范畴,构成范畴的不同等级。但我们人脑如何对事物进行最有效的分类和组织呢?认知科学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层面,基本范畴层面,即大脑是从中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在此层面上,人们的分类与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接近,人们处理自然的事物最有效和最成功。也就是在此层面上,人们区分事物最容易。在此基本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叫基本范畴。在认知基本范畴的基础上,产生或习得基本概念词语。在此基础之上,有更抽象、更具概括性高层次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下,有较具体、概括性较弱的低层次范畴。这三个层次构成了语言的等级结构,我们通过这一结构来认识和解读世界。语言中的词代表的事物范畴可以分为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从而构成基本范畴词、上位词和下属词。其中,基本范畴词占有最突显的地位,它具有如下特征:1)基本范畴词语具有快速识别的特点。其多为词性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汇,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最多的共同特性。2)基本范畴词语是最简洁的中性词语,其使用频率最高。3)基本范畴词的构词能力最强。由于基本范畴词在日常英语交流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应优先重点考虑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充分发挥基本范畴词汇的作用。首先,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的编写要合理,课文的选材不仅要注意题材的多样性,还应该注意语域的中性度。特别是课文中的词汇应体现以基本层次词汇作为语言习得中心任务,适当兼顾上、下位词汇,为教师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词汇教学条件。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词汇的使用频率表,对基本词汇优先教学。如动词go, do, get, have ,make等有很多词义及可构成很多搭配,教师要使学生掌握其具体的含义和用法。学生掌握了这些使用频率很高的基本词汇后,在学习其他词汇时,就可以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词汇进行归类总结。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词汇归类总结,教会学生记忆单词。如可把基本词汇归纳为:动物、植物、职业、家庭、文具、服装、交通等等基本范畴,每一个基本范畴下可容纳较多的相关词汇。经过归纳整理后的基本词汇,会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条“语链”,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逐渐形成一个以这些基本词汇为核心成发散状的网络。一旦形成了这种思维模式,学生碰到一个新单词时,就会自然地把它归类,并记忆起同类的相关词汇。
二.依据完形特征进行词汇教学
认识事物首先要从感知事物信息开始,认知语言学推崇具有完形特征的原型说,因为它更重视信息的整体。完形心理又叫格式塔心理(gestalt),格式塔派重视情景和整体。按照完形知觉理论,知觉分局部知觉和整体知觉,而局部知觉最终要落实到整体。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完形特征,对英语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教师在授课中可经常指导学生通过语境来学习词汇。语境是指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平时,教师可灵活采用意群教学法。词汇教学中采用意群教学法正是体现了注重情景与整体的完形特征。意群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编情节,讲故事,复述故事等将所学单词融入故事情节中。让学生从语篇的文体、主题和情节当中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在意群中记忆单词。例如,我在讲授新概念第二册一篇题目为“Sold out (票已售完)”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们把课文简单的内容编成一个剧本,学生们有些扮演售票处工作人员,有些扮演买票的人员,有些扮演要求退票的顾客,有些扮演旁白。学生们运用的对话台词基本上都是课文的基础词汇。在模仿课文情节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们加深了对新学课文英语词汇的理解,牢牢记住了hurry, ticket office, pity, exclaim, return, sadly等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很好地达到了“学以致用”。又比如笔者在讲授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的一篇题目为“Organising a conference (组织会议)”的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以下任务:1)构思召开会议的目的 2)讨论会议地点应具备的特征 3)根据课文提供的四个地点选出自己心仪的会议地点 4)提交主题书面报告。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该语境中所使用词汇的记忆,并牢牢记住了诸如organise, purpose, conference, feature, venue, meet the requirements等常用的商英词汇和短语。 此外,上下文猜词也体现了完形心理的特征。所以,经常通过语境和整体篇章来学习词汇,还有助于学生应付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等题目。
三.利用隐喻理论指导词汇学习
隐喻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Lakoff & Johnson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事物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Lakoff&Johnson,1980)。因此,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一种理解周围世界的感知(perception)和形成概念的工具。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隐喻之所以有这种普遍性,是因为人类的认知模型里存在着相似性。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他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赵艳芳,2001)。 语言学家Lakoff列举的概念隐喻大致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结构隐喻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是两种概念的叠加,将谈论一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于是产生了一词多用现象。如spend最早是用于谈论“金钱”,后来被用于谈论time, energy, efforts 等等。以TIME IS MONEY为例,用于谈论money的所有词语都可以用于time, 时间被当作金钱一样宝贵的东西。例如:1)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 2)Mother doesn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 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方位概念是人们较早产生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将其他抽象的概念,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和社会地位等投射于这些具体的方位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例如:1)Sally is really low these days. 2)I cheered up at the good news. 3)Jack is in high spirits. 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而派生出另一类隐喻—实体隐喻。最典型的实体性概念隐喻是容器隐喻,比如将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看作一个容器,类似表达有:1)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 2)They are out of trouble now. 鉴于以上,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习者隐喻意识和隐喻思维的培养,尝试做好如下方面:1)运用概念隐喻,向学生清晰解释词汇。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教师通常依照课本所给出的词性以及与课文相对应的单一的义项来进行词汇汉英对译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所学词语的理解甚少,学得枯燥乏味。而且由于教师的讲解不够形象生动,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效果也不好。与此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利用概念隐喻,学生学得既生动有趣,又会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最终达到记忆与运用的目的。总之,只要教师形象生动地解释词汇,学生将会记忆深刻。2)利用隐喻理论,让学生掌握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鲜事物的不断涌现,观念的不断更新,词汇作为表达事物和思想的需要,其意义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和丰富之中。如head一词,一开始本义是part of the body containing the eyes, nose, mouth and the brain(身体的一部分,包括眼、鼻、口和脑等器官)。后来发展了一系列的意义:如the head of a nail(钉子头);Jack stands at the head of the stairs.(站在台阶的顶端);He is the head of our department.(系主任)。这类例子也是不胜枚举,教师要收集大量的隐喻表达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语义网络。3)利用隐喻知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沉淀和载体。对英语语言中的隐喻的理解和学习有助于了解英语民族文化,发现英汉民族文化的异同,从而培养跨文化的意识。以动物为例:英汉语中均以dog(狗)来喻人,由于两种文化传统对“狗”的看法不同,“狗”在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意义也大相径庭。西方视“狗”为宠物,英语中以“狗” 喻人多为褒义,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得意时) ,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而在汉民族中,狗喻人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如:走狗,痛打落水狗,狗咬吕洞宾,狗仗人势等。鉴于隐喻具有的民族性和约定性,教师在授课中应帮助学生了解词汇和习语,俚语背后所蕴涵的文化间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积极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范畴理论,完形特征和隐喻理论知识来培养中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内动力,从而改善课堂气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Lakoff.G & Johnson. Metao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林传铭.认知隐喻思维与英语词汇教学[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谢美蓉,李科.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2) .
[5]袁娜.从认知语言学中得到的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8)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