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

2015-05-30 00:45杨春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师生角色网络技术建构主义

杨春霞

内容摘要:建构主义是学习心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阶段。在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以多媒体计和网络技术为主要认知工具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角色的转变及应对这一转变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多媒体 网络技术 师生角色

众所周知,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强调刺激—反应论,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在语言刺激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这种联系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多次的反复。受其影响,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以来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学习心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阶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莱斯利,2002)。自1980年代末以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大大推动了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两大直接理论来源,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个人建构论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论。皮亚杰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多年研究后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是其头脑中逻辑结构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观念是建构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知识与技能是在社会环境下与人交往时通过探索与合作而获得的。在其看来,每个人在已掌握的知识和未掌握的知识之间存在着一个发展临界区,如果他能够得到师长或同伴的帮助,他就有可能超过临界区(范琳等,2003)。因此,合作学习对人的智力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探索也有可能超过临界区,但其进度会明显减慢。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区别在于:皮亚杰强调知识的适应性质,强调知识在学习主体内部的自然形成,较为重视个人的个性化过程;维果茨基学派则强调文化对个人的渗透和塑造作用,强调成人协助下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获得,较为重视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将皮亚杰强调的“个性化”与维果茨基学派强调的“社会化”结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建构主义思想,即学习是教师协助下的学生心理的自然展开过程。

所以,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信息技术为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创造了条件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行为主义心理学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认知心理学;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建构主义近些来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是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分不开的。

那么,为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外语学习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依托更为有效?这恰恰是因为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因特网的网络通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环境恰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学习环境相吻合(王湘玲等,2003)。例如,多媒体技术提供了界面友好、图文并茂的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能够得到视、听的双重感官刺激;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能创造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在基于因特网的网络环境中,外语学习是多元化的,基本的如通过相关学习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学习;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与老师或同学进行学习方面的讨论交流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型的社交网站或社交软件已经能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外语学习者轻而易举地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实时交互。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变得随时随地可行:外语学习者可以通过下载到移动通信设备中的外语学习软件实时进行外语学习,并可随时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心得或问题通过社交网站或社交软件与他人分享或向他人求助。移动互联网时代必将使外语学习迈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二.多媒体和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外语教学环境中,许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外语课本上的知识告诉学生,过度强调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性,学生则成为了知识灌输的对象,整个外语学习严重忽视了学生认识能力的个性差异。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新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室学习环境,也对适应新环境的教师、学生的角色及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挑战。

(一)建构主义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学生角色的转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对外部信息收集、加工、反馈及调整的过程。那么外语学习者怎样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真正成为外语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呢?

(1)转变学习观念,消除传统习惯意识。学生要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努力摆脱传统外语学习中等、靠、要的陋习。如可以在网络中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以加深对目标语言的了解;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外语学习的问题及心得;通过视频系统为自己创造练习口语的环境等等。

(2)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知识建构的水平。学生不仅要学会操作各种信息媒体,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水平,还要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乃至创造信息的能力。

(3)培养与他人协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传统学习环境下,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课程上教师教授的语言点知识的识记任务,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完全封闭的。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在协商与讨论的合作中,不同观点的交锋深化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尤其是在“生生互动”中,学生要学会通过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助等合作互助,建立起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也同时为自己的知识构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机会。

(二)建构主义外语教学环境中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不是外语读本语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外语教师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伴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首先,外语教师要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水平。为了顺利地适应角色的转变,成功地扮演好各种新角色,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其次,外语教师应该尽快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勇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带给我们的挑战。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基于多媒体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各项条件均已具备,也只能把它作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基于多媒体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模式需要的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思维,因此要求外语教师不仅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组织外语教学。

三.结语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一理论将与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外语教学中的引进,传统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很难在其中发挥作用。外语教学在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应怎样综合传统外语教学中情感因素,以全面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2]莱斯利·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湘玲,宁春岩.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师生角色网络技术建构主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让知识自然生长
启发式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探索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点滴谈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