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唤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实现学生共同提高、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方式。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自我活动,也是一种合作的活动,学困生是游离于学习、游离于班级的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如何将他们融入班级,让他们参与学习,是一个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从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设定层级目标等五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希望引起更多关注。
[关键词]学困生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层级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00101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对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2012年起,连云港市教育局在对原有的注重建构与创生的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基础上,提出了注重内涵要求的“建构式生态课堂”模式。该模式通过学案导学、自主质疑、互动探究、精讲点拨、检测反馈、迁移运用等环环相扣的环节,将原本程式化的无机课堂变成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有机生态系统。在这些环节中,小组互动探究因其合作、互动、探究的特性,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让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和成长。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许多课堂的小组互动探究流于形式,看似热闹,其实有形无实,即使有成效,也只是停留在班级成绩好的学生层面,对于学困生而言,结果可能比传统教学取得的效果还差。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的掌控能力不足,一方面造成学生间成绩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因为学困生游离于小组之外,学生间关系出现隔阂,对于整个班级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如何让学困生融入小组,如何引导学困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小组学习,从而实现个体的有效发展和班级的良性发展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环境,实现平等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个体在宽松、自由、有序的环境中常常会表现出积极的心态,特别是对于有着好动、好奇、好胜、喜异、爱新等心理特征的学生。学困生并不是完全的智力和情感有缺陷,很多时候只是欠缺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因此,为了让学困生有效参与小组互动探究,必须创造一个让学困生能够敢想、敢说、宽松、自由、可以释放自己的环境。而这就需要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付出努力,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因为一些小错误而随意训斥,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歧视,用爱心去感化,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协调,教师在教育中要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淡化学生间差距,在批评学困生时不要忘了指出他的优点,不能让学困生产生“我是差生,我说的都错”的想法。在这样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困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主动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其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虽然人的需要是多样而且有变化的,但每个人都有获得优势的需要。学困生不是没有需要,而是因为目的不明确,从而导致兴趣不浓厚、缺乏稳定性,最终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不愿参与,消极对待甚至抵制。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除了要致力于创设学困生乐于学习、乐于合作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以外,还要了解学生,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发现学生的内心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为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努力。
三、设定层级目标,树立学习自信
学困生很多时候源于自信的缺失,而且是一种恶性循环,最初因为一些因素导致知识掌握不牢,知识不牢导致成绩不好,成绩不好就丧失信心,缺乏信心就不愿学习……即使有的学困生想参与活动,但面对那些看不懂、不理解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只能看着别人滔滔不绝,自己默默无语。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层级情况,分层设定学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可以实现的目标,特别是让学困生“有话说”,经过一次次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成功体验,去感受成功,体会成功后的喜悦,慢慢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对学习的信心。
四、科学划分小组,强化合作功能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突出的是合作,而且更加注重的是生生合作。通过合作实现个体智慧的碰撞和融合,通过合作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升。从理论上讲,这应该
是有利于学困生的,但是在很多课堂中,学困生往往处于两种境遇:一种是被教师完全忽视,放任不管;另一种是总被时时“关注”,不时地被提问题。这两种境遇对于学困生来说都是有害无利的,长此以往,学困生有可能变成辍学生。因此,在进行小组划分的时候,必须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在进行小组划分的时候,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组员之间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个性以及性别差异进行分组。8名学生相对而坐,组内一般2名优等生,2名后进生,4名中等生,设正副2名组长,承担带领小组共同进步的责任。由于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取长补短,后进生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合作中提升自己。
五、注重整体评价,共赢求得发展
前面说过,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各种环境中,小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加直接,对于学生来说,小组是最小的也是最具体的环境。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小组带给组内成员的是正能量,激发人更加上进,反之,带给学困生的只能是负能量。因此,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仅要注重个体评价,更加要注重整体评价。用小组的整体成绩来评价每一个人,只有组内人人都进步才算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组内的每一个成员既要为自己负责,还要为组内的其他成员负责。成绩优异的学生要积极关心帮助组内后进生,后进生也要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迎头赶上。让小组成员真正互动起来,集众人智慧,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目标。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是否具备有效表达、吸纳他人意见的能力。因此,提高后进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对提高学生现实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贯穿其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更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责任编辑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