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词语教学方法

2015-05-30 20:53符细贞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小学语文方法

符细贞

摘 要:词语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训练。词语教学方法有:借助直观事物理解法,创设情境理解法,朗读理解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找近义词、比较法。

关键词:词语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构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基本单位便是词。没足够的词的理解、积累,阅读、写作等能力便无从谈起。因此,词语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让词语教学摆脱枯燥而低效,达到既生动又高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加强语言积累,是每个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可感受和体验的事物。现依据以往教育名师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略谈谈词语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借助直观的事物理解词语

在小学语文里,有不少词可借助课文插图或课件图片一看便知道了意思,这样省去了教师大费口舌却又吃力不讨好,学生也乐于接受。比如,在教学《父亲的菜园》时,有两个生词:铁锨、箢箕,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甚至老师都从没见过,在学习这两个生词时,课件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相信学生对铁锨和箢箕便再也不会忘记了。又比如,教学《颐和园》,理解“横槛”“琉璃瓦”也可出示图片。这种借助直观事物理解词语的方法,特别适合低、中段年级。

二、借助创设的情境理解词语

情境的创设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的情境创设指学生、老师通过神态、动作等的模拟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比如,在教《自然之道》时,理解“踌躇不前”时,请一学习好的学生上台表演,学生皱着眉头,在原地走来走去,台下的学生恍然大悟。又如,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梅兰芳学艺》帮助学生理解“注视”一词时,于老师请了一生站在讲台前的凳子上,告诉该生向下看,下边是个大水池子,里面有很多鱼,你看那一条,师说到这里,用右手指着“水池”,指尖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快,忽而慢,该生的眼珠则随着师手指的方向快速转动,仿佛在跟踪一条游动的鱼。台下的学生掌声阵阵,在这掌声里,有对表演者的赞许,更有获得知识的愉悦。

静态的情境创设指由老师或学生的语言创设的情境。还是在《自然之道》中,有“争先恐后”一词,老师说,大家都喜欢孙悟空,如果孙悟空扮演者来到我们学校,同学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用上“争先恐后”一词,有学生立马举手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去和孙悟空的扮演者合影;得知“悟空”来我们学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去看个究竟……从学生的表达便可知道,学生对这个词语已理解掌握,再不必一字一字解释了。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有些词语,除了准确的解释,学生往往还不得要领,老师若能通过朗读来强化理解,往往能事半功倍。比如,在理解“斩钉截铁”一词时,老师解释词意:斩断钉子截断铁,指说话做事坚决果断。接着老师用坚决的语气范读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体会,还可指名读,学生评,使学生在读和评中加深理解。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新课标中,对3~4年级的学生已提出了“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这一目标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应时刻牢记这一要求,教给学生这一理解词语的方法。因为词语用在文章中,总有它特定的语言环境,而且上下文中往往有某种信息,为理解词语提供了线索,很多的词语,只要用心多读上下文,不用搬词典,就能明白。

五、找近义词,比较法

这是在词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给词语找个近义词,再比较这两个词的异同。比如,在《乡下人家》中一句:“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老师要学生用另一个字来替换“探”,学生说“钻”“伸”,师紧接着问,那课文中为什么不用“钻”和“伸”,学生静下来仔细一想,原来“探”有偷偷地意思,用“探”就将笋的可爱、顽皮写出来了。

词语教学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查字典的方法,反复训练法,还抽象为形象法,运用哪种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而这,要靠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把握和扎实的教学功底。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小学语文方法
优化词语教学 夯实语文基础
苏教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式解读
让小学语文教学闪光点点
可能是方法不对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现状及改善途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