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待语文教材中的“译制片”

2015-05-30 06:07陈定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漫漫长夜译制片打击乐

陈定春

这些年来,各种高中语文教材和读本中选用的外国文章不少——当然很多是翻译过来的“译制片”。

如果对语文教材中的“译制片”们做一点细细的研究,就会感觉到,高中课本中的“译制片”存有不少翻译的问题,譬如:用词不准确,语病,繁冗,甚者将原作句义译错等等。

固然,不是说有问题的文章就一定不可以进教材,而是,笔者以为,对待“译制片”要小心一点,尤其是教授汉语文的老师。

下面有几个具体的例子:

1.它们必定使生活在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蝙蝠的超声世界里。——《这个世界的音乐》(人教社高一语文第二册)

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蝙蝠的超声世界:且不说这里的“工业声”是个生造的的词语,就“工业声”和“机器声”的关系,在这里的并排列举也让人疑惑,工业噪声里面没有机器噪音?

2.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这个世界的音乐》(人教社高一语文第二册)

“用头部敲击地面”与“用头敲击地面”,省掉一个“部”字是不是更简洁?而“彼此”一词在此让人疑惑:彼是什么?此是什么?是蚁们彼此?还是蚂蚁和地面彼此?

还有“打击乐式的声音”是否换成“打击乐似的声音”更好一些,“式的”表示的是方式、样式,比如:“灵蛇髻式的发型”“跨越式发展”“背越式跳法”;而“似的”则有相似、好像的意思,比如:“乱稻草似的头发”、“讨好似的说”;这里是否要改为“发出一种打击乐似的声音”才更为妥当呢?

3.“并且我的体力渐感不支”——是否可改为“并且我渐感体力不支”。——《物种起源导言》(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

请看原文:My work is now nearly finished;but as it will take me two or three more years to complete it,and as my health is far from strong, I have been urged to publish this Abstract.——《Origin of Species》(《物种起源》)

黑体字部分译为“并且我的体力渐感不支”,是一种意译,在汉语里面,“我的眼睛感到疼”倒是肯定可以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我的眼睛感到不疼了”?眼睛还可以“感到”,“体力”是否也可以“感到”呢?说来这只是主谓搭配的问题。改为“我渐感体力不支”是否才妥帖一点呢?

新版的苏教必修五已经将这一句改为“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其实还是翻译得不够准确,因为“far from strong”只是远不够强壮,但也不一定“很坏”——况且说“健康很坏”也不符合汉语搭配原则。

4.我并不想在这里玩弄标新立异之说。——《米洛斯的维纳斯》

多读了这样的文句,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大概可以不用为字数不够而担心,他们应该就学会拖沓啰嗦的表述了,“我并不想在这里标新立异”不是很简洁清楚吗?

“译制片”这类的让人疑惑,甚至错误不通的词句真是不少,也许凑合着能看懂,可是读着很不清爽。编写教材是否应该严谨一些,不让这些问题太多地出现在教科书中呢?

不同的语言表达,往往暗含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下面两个英文句子:

(1)The alarm went from farmer to farmer that the bad weather was coming .

坏天气要来的警报在农民中传开了。

(2)A long line of cars flowed to the airport .

一列汽车鱼贯着驶向机场。

在汉语的角度看来,“alarm”(警报)怎么好“went from farmer to farmer”(从一个农民走到另一个农民)呢?似乎有点比拟味道,是修辞。

“A long line of cars”译为“车流”显然不准确妥当,因为原意大概只是车首尾相连而成一条虚线——“车线”,“车线”而又“flowed ”流动,很显然有极强的比喻色彩。

语词中可以包含语言或文化的隐含特征,在翻译的时候,这种隐含特征未必能够被表现出来,语言思维方式和节奏韵律的内在美往往也很难翻译表现出来。而未能表达出来的或许又是其精彩的特征。

而阅读我们教材中的一些翻译文句,确实很让人觉得不顺当,如: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花未眠》

怎么读都觉着局促别扭,找不到汉语言的美感出来。

再如: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我有一个梦想》

“它之到来”——不文不白。

再看整个句子:“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查看原文是这么表达的:

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captivity.

前半句是“它像使人欢乐的黎明一般到来”,后半句是表示目的,因为有一个“to”,表示“为了结束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而不是“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事实上《黑奴解放宣言》也并没有“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如果用“结束了”,那么何至于马丁·路德还要为黑人权利奋斗呢?

就是说,这样的译文岂止译的不好,简直就说不通了。

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江苏教育出版社)中《我有一个梦想》的译法,已经有些变化,比如,前面的“它之到来”已经变成“它的到来”,但也很有一些值得推敲的译句译法,我不妨多列举几个地方。

如开头一句就是: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参加即将载入史册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争取自由的运动。

看原文:I am happy to join with you today in what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as the greatest demonstration for freedom in the history of our nation.

是否可以将之改为:我很高兴在这个即将载入史册的我们国家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为争取自由而进行的示威集会上和你们大家站在一起。

句子主干就是:我很高兴在这样的集会上和大家站在一起。

为什么我认为要这样翻译才较妥帖一些呢?其一,示威集会还没有结束,所谓“即将载入史册”,怎么好又说它是“历史上的运动”呢?这个从汉语的逻辑角度看是有些问题的,所以改为“有史以来”或许更准确一点。

另外,demonstration的意思是“A public display of group opinion, as by a rally or march示威:一种表达集体意见的公开行动,如通过集会或游行的方式:如:peace demonstrations.和平示威”,将之翻译为“运动”就不准确了。

就语境来说,马丁·路德·金在演讲时要显示自己和民众在一起,自己也是民众一员的意思,即原文中的join in with you也被翻译者忽略掉了。还有:our nation.翻译为“美国”是不能够表现现场语体色彩和涵义的,这里译为“我们的国家”和“美国”虽然指代对象一样,但在实际演讲的时候,其语义语气内涵效果区别很大。

其第四小节有句话: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看原文是:This note was a promise that all men, yes, black men as well as white men, would be guaranteed the “unalienable Rights” of“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撇开前面的意译不谈,撇开漏掉了强调部分“yes, black men as well as white men”不谈,这个可是一个强调部分啊,怎么可以丢掉呢?单就后半截看,我们是否要将之改为“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 这些 不可剥夺的权利”才更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呢。

猜你喜欢
漫漫长夜译制片打击乐
冬至
盼明天
译制片录音师的艺术修养及艺术素质
译制片剧本编辑的特殊性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双人床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译制片的录音师具备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