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施

2015-05-30 14:24庄昌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材探究

庄昌才

所谓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根据教学目标,挖掘教材的潜在内容,在多向质疑思辨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探究“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评价,从而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学生与教师、同学、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在阅读的探究过程中自由感悟,自主学习,发展阅读个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一、为什么要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

(一)从教师方面说,在传统阅读教学的“老师讲、学生记”的单向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没有主动探究的意识,当然也就提不出问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树立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努力完成角色转变,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灌输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尊重和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放在首位,做学生学习的顾问、参谋,与学生共享经验,实现教学相长。

(二)从学生方面来说,现在的学生普遍自律性较差,对经典作品的阅读积累不够,阅读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水平较低。学生的这种状况是长期灌输式教育造成的,而非学生本身智力因素所致。因此,改变传统单调、死板的教学模式,用探究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潜能,是扭转这种不利状况的必经途径。

二、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误区

在实际的探究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少老师对“探究”的理解,存在着一些误区:把探究混同于课前预习;把探究混同于课堂讨论;把探究问题设计得过于高深或媚俗等。探究式阅读教学是一个全面的、深刻的、需要教师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语文课堂如何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

(一)走进教材,质疑释疑

教材只是教学的范本,并非完美无缺的规范,它不仅是用来学习的,也是用来分析研究甚至批判的。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走进教材,直接与作者对话,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形成个性化的阅读,并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探究,最终有所收获。如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指导学生分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把朱自清当成一个民主战士,将原因归结为“对白色恐怖下中国前途的担忧,对知识分子的何去何从感到迷茫”,这样的分析也许不错,但一篇优美的散文被生硬地贴上“政治”的标签,就显得枯燥无味了。能不能把朱自清当成一个父亲、一个丈夫来看待?原因又是什么?显然,这样的问题,是能够激活学生审美思维的值得探究的问题。

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与途径之一,就是开发学生独特的接受个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巧设情境,引入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领悟,再进入文本探讨交流。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情境与氛围。比如在教授《锦瑟》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若说哪一首成就最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若说哪一首最朦胧、最难懂、最多解,李商隐的《锦瑟》当之无愧。”学生一听要学习的是古往今来最朦胧、最难懂、最多解的诗歌,好奇心、求知欲就立刻被勾起来了,这为接下来学生细细品读、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走出教材,纵深探究

教材仅仅是学习的例子,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就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触发点,走出教材,延伸出更多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如学习《离骚》,可以探究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屈原诗歌的表现技巧;学习李白《将进酒》,可以探究李白的诗酒文化。

一篇文章,可以延伸的“触发点”很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眼光来提出问题。只有这样,这些延伸出来的探究才有更多“可圈可点”的亮点,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研究能力才能够得到培养。

(四)重视评价,激发兴趣

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由于知识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讨论,难免会有差错、困难和失误,这时候教师的评价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对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明确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把探究学习变成自己生活中的乐趣。这里的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可以由教师来评价,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评价,也可以大家互评。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被人肯定和鼓励的滋味,从而保持对探究式阅读的浓厚兴趣。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