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品生(品社)课堂活动实效

2015-05-30 03:48刘艳华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品社

刘艳华

【摘    要】以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适度的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以适度的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以饱含感情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共鸣;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丰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拉近时空距离。

【关键词】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品生(品社)课堂活动实效

我校自2003年起思品课使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品德与生活》新教材,开始了新教材教学尝试。《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就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儿童良好品行的课程。如何克服说教式讲大道理的弊端,如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品德与生活教学,引导儿童关注生活,体验和感悟品德形成的过程,培养儿童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本课程的特点也是重难点。符合教材目标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我教学工作的重点。

以下结合教学浅谈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活动实效性的一些体会

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收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一、以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一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教学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或以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段电视录像的镜头,一个生动的故事等等,有时也用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产生一种快乐的情感萌动。

二、以适度的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努力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吧,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接近那些无动于衷的头脑的途径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要克服那种死板枯燥的说教,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变“静态”被动学习为“动态”主动学习。

《品德与生活》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

孩子们能够全情投入,思维、情感深深地融入活动之中。这些教学活动直指儿童的生活,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抓住生活的实际画面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

三、以饱含感情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共鸣

有些情感道德教育又是从教材内容上很难深入学生的心灵,如果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软件,以精彩的声音图像直观地再现事物,给学生提供他们不可能直接接触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把声像的变化演示给学生听,就会促进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性的发展,从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例如:在讲六年级毕业前的一课《我的成长足迹》时,教师想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爱来教育孩子要敬爱父母。老师放了一段家长话语录像。

儿子:我和你爸爸都希望你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你快乐,我们也快乐。

孩子:爸爸妈妈非常爱你。希望你常能与我们聊天,哪怕是一件小事,我们也非常期望。

儿子:妈妈有时确实对你比较严格,还曾经打过你,骂过你。可是,你知道吗?每一次骂完了,打过了,我的心里有多难受啊!今天回想起来有多后悔啊!

爸爸妈妈对你最大的希望是——

看过录像之后,孩子们都很感动。老师小结到:家人的关爱始终都环绕在我们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都能看出来,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也有好多要对你说的话,但有的时候不太容易说出口,所以今天他们给你们写了一封信,让我们来读一读。

孩子们看到自己手中的妈妈给自己的亲笔信,是泣不成声。通过老师通过电脑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可谓“事半功倍”。

四、运用多媒体情景启导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上讲,感知愈具体,表象形成愈清晰,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養能力。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指导学生理解课堂教学所讲的道理的过程中,指引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丰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教学来说,网络的发展更多的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大量的可利用的资源,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受到深刻的情感道德教育,需要大量的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搜集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六、利用信息技术拉近时空距离

品社教材中有不少知识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如:地理和古代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枯燥的讲解,那么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痛苦。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教学情景。教《伟大的先人孔子》一课时,考虑到班上的学生都没有去过孔子故里的现状,我特意播放了“三孔孔府、孔庙、孔林”的视频资料。清晰、直观的画面和精练、生动的解说深深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的视线,让他们在颇感兴趣的观赏中走近了那方文化圣地,也在不知不觉中对“至圣先师”有了初步的了解。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品生(品社)课堂活动实效是为活动目标服务的。在利用信息技术时还要注意:1、与教学内容是否吻合。2. 整体设计与信息技术衔接是否连贯。3.信息技术呈现形式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4. 信息技术内容是否具有思考价值。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优化整合,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途径。

猜你喜欢
品社
培养爱国情怀 争当文明主人——《品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微
让音乐走进品社课堂
小学品社教学积极心理渗透的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你在心口难开
运用教学情境,优化“品社”课教学
在《品社》主题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突出生活性,彰显生命力
让生活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
合理应用网络资源提升小学品社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