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微
内容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实行新课标以及新课程改革继续推进的背景下,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如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很好地有机结合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中的热门话题。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探究相结合,融入生物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人类存在和学习的本质,提高科学素养和心理品质是当前生物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基于此通过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初探,为中学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生物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实践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和[1]。从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的教学环境到现在多媒体教学;从以前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到现在的互动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等等,可以说教育家在教学方法上可谓是费尽心思,希望能找到适合我们国家的学生的教学方法。调查显示,仍有很多农村教师不知怎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也不知如何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目前在国内主要有以下四种教学方法:基于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基于直观为主----演示法、参观法;基于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基于引导探究为主----讨论法、研究法[2]。其实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学习信念、具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最终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水平。
二.钻研课程教材,挖掘隐含的积极心理品质
要素主义流派、永恒主义流派以及结构主义流派都竭力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即使是现在,各国的教学实践依然把学科知识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学科取向[3]实质是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及教育进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是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教学任务则是把经过选择并系统化了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学生。从知识本身出发,虽然明确了教与学的内容,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但是容易忽视对学生心智成长、情感陶冶、思维创造、人格完善等有重要影响的课程资源,以及学校文化、课程文化等潜在资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材并不能自动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作为老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内容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冀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这部分内容恰恰适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教育。观察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很简单,就是用肉眼看到不就是观察吗,其实不然观察是要带有一定顺序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只有会观察,才有利于加强记忆,为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花粉这个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且学会了观察要讲究顺序,这样才有利于记忆,学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能为将来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具体实际,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的素质水平,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和创造现有的教学方法,创造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
三.结论
在初中阶段生物教学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良好的态度方法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钻研课程教材尽量让生物学知识在学生的积极体验中潜移默化。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都可以让学生在沉浸体验中探索,获得感性知识,从而使生物学科避免学不致用的尴尬境地。
注 释
[1]陈芬萍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1:117
[2]陈芬萍.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1:117-118
[3]陈芬萍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1:30-50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