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改进策略

2015-05-30 17:39牟海英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初中教育改进策略

牟海英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这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分析了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并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相应教学改进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 改进策略

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改)中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思维。新课改还要求教师要先了解学生们的需求,灵活采用适合学生的、以及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人文修养、道德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培养。但是在实际初中语文教育活动中,阅读教学并没有充分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学生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面临的困境

1 教学观念陈旧,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不深刻

语文本质是一门语言,语言学习首要的一点就是怎么准确的理解文本的内容,无论语文的课文还是阅读理解题,其目的都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品味文章的意境,揣摩作者的思想及心情,读者能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和思想交流。读者能够将自己置身于作者设置的情境中去感受文章中各个人物的心理及思想活动,能够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能够体会作者对人生、事物的感悟,从而准确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些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不深刻,只是机械式地教给学生怎么分析文章,怎么划分段落,没有将阅读的本质传授给学生。有些语文教师还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自主性、探究性思考。这种教学观念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阻碍了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

2 阅读教学无法与社会现实情景产生联系

阅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对生活一个侧面的真实写照,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偏离了实际生活,很多教师犯了只是为了教阅读而教阅读的错误。文章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它承载着生活的经历,以文学的形式赋予了社会生活、人生阅历等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因此文章都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依据,都是对社会生活不同层面的反映。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局限在教室中,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只能靠自己的想象,不能与社会现实发生联系。学生对生活缺乏感悟,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还是偏重于阅读技巧的形式层面的讲解,不注重与身边的社会生活对应起来,因为无法将文章的人物关系、故事脉络、创作背景还原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生自然难以理解到文章的深刻含义。

3 初中学生文学素养不足,缺乏阅读积淀

我国初中生由于面临中考升学压力,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阅读一些与考试不太相关的读物。语文教师也会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以自我为中心满堂课向学生们灌输知识点,致使学生们课堂上也没有阅读及细细体会的时间。此外,由于语文是一门见效很慢的学科,学生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在这种投入产出比极低的情况下学生们往往会更倾向于将时间投入到数理化英等学科的学习中。这些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更不重视,而短时间内也无法提高文学素养和积淀阅读知识。

二、改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境的策略

1 扩宽学生阅读视野,与生活建立联系

语文阅读的学习一方面要加强阅读的深度,另一方面要提高阅读的广度。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堂课文内容相接近的读物,鼓励学生们空余时间阅读,阅读可以成为学生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体会穿插到文章的分析和解构中去,使学生们能够拉近课文中的人物与现实人物之间的距离。更准确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大意。教师应該教会学生用心去阅读,去体会作者的想法,学会与作者心灵对话。教师为了增强学生这种阅读体验和思考感悟,可以要求学生将文章中领悟到的经验、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延伸知识的应用空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热爱阅读,解题技巧只是辅助手段,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在于学生长期地坚持阅读和不断思考感悟。

2 教师根据课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课文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阅读提供互动性、趣味性的背景知识介绍、作者生平简介、文本分析等,使学生们能更直观地领会文章的内容。该方法适合于一些科技类文章。第二,表演教学法。语文阅读材料很丰富,有些故事性强的文章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为不同的学生安排故事中的角色,让他们表演出来,会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理解。第三,解构教学法。初中语文课文会涉及一些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阅读课上教师通过引导同学们将一篇文章进行结构性分解,剔除不重要的段落,保留关键性语句,抓住文章的中心语句,推断文章的中心大意。

【参考文献】

[1]李慧. 阅读与阅读现状分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6:77-78.

[2]张寿山.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导刊,2010,07:79-81.

[3]汪全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J]. 科学教育,2011,05:77-79.

[4]胡志贵.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作用与实践[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4:43.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初中教育改进策略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提升职业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的应用研究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