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成果十分突出。然而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多种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并且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在扩大。本文主要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限制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望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现状;思考
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与东部沿海地区不同,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限制,且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差距越来越大。2003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为6416.5元,;2009年为18205.7。虽然到2013年,西部地区有一个省份进入了GDP排行第一梯队,但总体水平仍与东部地区差距很大。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地区,不仅贫困人口数量巨大而且收入很低,这给当地的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二)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需要。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后,西部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普遍的到了一定的发展,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贵州省,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铁路、公路运力较低,缺水也十分严重。
(三)生态破坏严重。西部地区一般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疆地区,水土流失比例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局部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草场数量仍在锐减,产草量下降了30%左右,干旱、沙尘暴市场发生。在云南、贵州等西南省区,干旱、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西部民族地区多以高碳产业为主,万元GDP耗能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高耗能使东部地区的废物、废气的排放量也很高,均比东部地区高2倍左右。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多靠投资拉动,内部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就业压力大。
(五)城镇化水平较低。据《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3)》显示,西部成化率为44.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高的重庆为56.98%,最低的贵州为36.4%。低城镇化导致了与城市的互动不足,配套设施的利用率较低,许多小城市的辐射范围很小,发展动力不足。
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
(一)自然条件的限制。中国幅员辽阔,地形西高东地,东部地区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沙漠,气候条件也很差,缺水严重,除了汉中平原、宁夏平原等少数地区外,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另外,西部地区的地形也很复杂,不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建国后我国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修建了多条铁路和公路,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交通业仍很落后,使得经济活动成本提高,限制了资本的流入,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较差。在建国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重点转移到了西部地区,但由于经济基础差,西部地区的经济积累速度很慢。但随着西部地区市场的扩大和国家的持续关注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政策不均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政策倾向有东部地区,使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这样虽然在客观上提高了全国的经济水平,但在局部也拉大了东西部经济之间的差距。在计划投资方面,中央项目多投资于东部,审批权限也很少,使得投资主体多选择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投资少、资金少,资金积累速度慢,这对资金紧缺的西部来说极为不利。在财政政策方面,自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特区、非国有企业的政策都倾向与东部地区,对经济特区的进口产品施行产品免征税和减半征收等政策。
(三)非国有经济比例小。西部地区市场化速度较慢,国有企业的比重仍很高,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的比重较低,企业机制呆板,市场适应力很弱,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导致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四)西部地区政府思想落后。由于东部地区的改革开放较早,思维活跃,能够较快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新思想,率先走向市场,政府也能够放下管理权,为企业发展铺路,在政策上给予有利的支持。但在西部地区,仍有很多领导不肯放下管理权,企业的任何事务都要过问,企业也对政府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三、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能够提高投资商的投资信心,减少商品的交易成本,从根本上改变西部的投资环境,加强与省、区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带动交通线沿线城镇的发展,另外也可以带动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是其潜在的资源优势变为具体的现实优势,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要面向区域整体利于,提高区域的合作程度,共同开发、共同利用、共同富裕,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把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运输区,把外部的资源运进来,取长补短,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除此之外,还要加快西部地区软环境的建设,改善司法、行政等制度。以制度创新带动经济的增长,地方政府要发挥制度创新的主体作用,合理调控资源,加快地方经济增长,另外,还要积极放手,放开市场,鼓励私企和个体的发展;积极引进外资,促进本地企业和外企的合作。
(二)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落后的面貌,特别是基础教育,要实行严格的九年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降低文盲率,各级政府要及时方法教育专项资金,保证资金的利用。另外,还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西部地区的教学环境和教师待遇,积极招募教育志愿者到西部从事教育事业;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教学;另外,还要积极与大学联系,让大学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此外,还要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学生学习农、林、牧等专业,政府还要制定鼓励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宣传科学知识,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西部各省份也要积极制定政策吸引优秀人才,避免人才外流。
(三)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要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同时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西部地区有着独特的生物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独特的西部风光,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农业、牧业等。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工农业的发展。由于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巩固牧业的优势,积极发占乳业、羊毛业等,但要注意保护植被,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中小企业在小城镇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头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改善民生。因此,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减轻社保压力,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体系。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要节约用地,积极发展水利事业,同时还要提高单位亩产;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改善生态农村的生态环境;积极退耕还草。另一方面,要建设生态工业。在企业内部要推行清洁技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积极推进技术个性,依靠科技进步。
四、总结
西部地区因独特的民族、地理等因素,其位置十分重要。自西部大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形势由所改观,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很大,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要继续推进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的优势,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崛起。(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袁瑛.论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J].特区经济,2007(05).
[2]夏文斌 周春芸.发展特色经济 加快经济发展——关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未来与发展,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