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的作用

2015-05-30 08:14胡宏佩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6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分数

胡宏佩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与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 新《课程标准》特别对“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予以强调,指出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设计有效的情境,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顺应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去. 建构主义强调“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情境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的重要性.

一、创设动态情境,引发自主学习兴趣

动态情境是运用电影、联想、幻灯、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情境,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 如创设愉悦的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维;创设疑问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设议论情境,启发学生深刻思维;创设激励情境,促进学生敏捷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往往具有三个特点:密切联系生活,具有现实性特点;可以进一步探索,具有拓展性特点;结论不确定,具有开放性特点. 这正与“综合与实践”课的特点相符. 以“奇妙的剪纸”一课为例:

请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择. 接着请三名学生剪一剪,实际验证. 让学生总结出剪纸时要注意些什么,明白对称轴在剪纸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提问:

一环套一环的问题链情境,是引发学生步步深入,探索求知的阶梯,是学生学习新知,解决新问题的平台.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意启发诱导,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三、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活动情境是教师依据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的特点,设计出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

在教学“小小商店”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讲台布置成一个小型商店,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模拟购物活动,一年级学生多数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将购物现场搬到了教室,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 这样的情境直奔主题,参与购物实践活动是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理解购物活动中出现的各类数学问题的最好的方式.

四、创设竞争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竞争情景是教师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创设小组间的比赛情境,让学生之间展开竞争,比准确,比速度,比技巧.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 在教学“多彩的分数条”一课中,“清0”游戏备受学生欢迎.

小组游戏规则是:

(3)两人轮流掷正方体,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从自己的直条中拿走相应长度的彩条.

(4)如果最后一次掷出的分数比剩余的彩条大,这次掷出的无效,等下次轮到再继续掷,直到正好全部拿走为止.

(5)谁先把自己图中的彩条全部拿走,谁就赢得1分.

(6)照这样玩5次,得分高的人获胜.

玩“清0”游戏,要把一个较大的分数换成若干个较小的分数,才能拿走相应的分数条,在游戏过程中又有可能需要把若干个小的分数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分数,学生必须根据分数之间的关系灵活合理地进行替换,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无法预设的情况,需要学生自己或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丰富对简单分数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在竞争的情境中,学生的数感在换数中得到发展.

各种情境不是相互孤立的,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 不应静止、片面地看待各种情境. 情境创设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套用,应将其视为动态、发展的过程. 目前,广大教师已经重视创设情境,但却存在一些问题. 比较典型的问题有:过分刻意求新,反而成为哗众取宠;过分追求生活化,淡化了数学化;刻意追求趣味性,脱离生活实际性;信息技术演示过多,忽视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情境创设应建立在有效性的基础上.

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希望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的教学情境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饱含思维的深度和张力,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只有在这样的有效情境中,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分数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可怕的分数
活动课
算分数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发展型思想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