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学问题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015-05-30 10:48刘鑫钧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问题设计高中数学

刘鑫钧

【摘要】问题设计是问题教学的预设环节、准备阶段,对课堂教学活动效能提高起到基础性的“奠基”作用.高中数学问题设计要坚持以生为本,紧扣教学各项要素,研究教材,加工问题,设置贴近教材要点、紧扣学生实情、遵循高考政策的问题案例,为有效教学“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实效

数学是一门以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为主要活动的学科“艺术”,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同时,也是学习对象锻炼和培养数学学习技能及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有利“时机”.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构建学认为,数学问题作为教者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材目标要义的有效“承载体”,问题设计作为问题教学的预设环节、准备阶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能起到基础性的“奠基”作用.但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习惯于“拿来主义”,忽视问题设计的重要性,“照搬”已有数学问题,不注重对已有问题的“创新”“加工”,导致问题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前,如何设计有效数学问题,成为高中数学教师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本人现简要谈谈高中阶段数学问题的点滴体会和举措.

一、紧扣教材内容要义,设计针对性的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学习对象更好的巩固强化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经验.每一节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设计的数学问题,都应成为该节课知识内容的高度“概括体”和教学理念要求的外在“代言人”.但笔者发现,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设计问题案例,脱离教材内容、重点难点,致使所呈现的问题案例没有针对性、缺乏目的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设计数学问题应紧扣教材内容,抓住教材重点难点,认真研究,仔细预设,设计紧扣教材内容要义的典型数学问题,充分展示数学问题在“升华”高中生知识素养方面的独特功效.如“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整体分析数学教材内容,部分研究教材知识要点的进程中,设计出“已知α,β∈34π,π,sin(α+β)=-35,sinβ-π4=1213,则cosα+π4的值为多少?”数学问题,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性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等关键要义渗透其中,让高中生在感知、解析进程中,巩固已有知识经验,提升数学知识素养.

二、抓住主体差异特点,设计分层性的数学问题

学生个体之间生活环境、思维发展、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决定了其个体之间学习效果存在差异.教育学明确指出,学生个体学习差异,客观存在,需要有效措施予以消减.数学问题解题要求、解答过程、所需知识等方面的不同标准,决定了数学问题具有显著的层次性特点.而问题设计需要联系学生主体实际,结合学生学习实情.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数学问题,不能同一标准、统一要求,不能“一碗水端平”,而应该有的放矢,根据高中生主体差异实际,设计具有一定层次性、递进性的数学问题,让不同类型高中生都有实践“对象”,活动“舞台”,以此推进和提升全体学生进步发展.教者在预设“等差数列”章节复习课巩固练习环节中,根据教学要求,教材要义,特别是高中生当时的学习实际,设计了“如果一个等比数列,它的前10项和为10,前20项和为30,则这个数列的前30项和有多少?”、“已知an是等差数列,a1=1,a10=100,如果现在存在一个数列为bn,并且an=log2bn,试求出b1+b2+b3+b4+b5的值”、“已知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如果a3=12,S12>0,S12<0,试确定S1,S2,…,S12中最大值的数列,并说明其理由”等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数学案例,并融入“跳起摘桃子”教学方式,从而实现不同类型学生群体在不同基础上的“同频共振”.

三、利用数学发散特性,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

问题:已知OA=e1,OB=e2,且OA=OB=1.∠AOB=120°,又OC=5,且OC平分∠AOB,试用e1,e2来表示OC.

上述问题是教者在“向量及运算”讲解时所设计的一道数学案例.高中生通过自主探究、互助协作、教师引导等环节,高中生对“向量的性质”知识点运用在解析问题方面的深刻意义.此时,教师利用问题发散特性,对已有数学问题进行“变形”,设计出“已知O是△ABC的重心,试求出OA+OB+OC的值”、“已知a=(cosα,sinα),b=(cosβ,sinβ),a+b=45,35,求cos(α-β)的值”等变式问题,组织高中生进行分析和解答活动,进一步锻炼和提升高中生对“向量及运算”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在此问题设计进程中,教师将高中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训练渗透融入了数学问题设计之中,通过发散性、多样式的数学问题案例设计,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点在问题解答中的深入运用,进一步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和丰富性.

由此可见,教师设计数学问题案例,应充分发挥数学问题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教育功效,利用数学问题的发散特性,设计出题型多样、解法灵活、形式丰富的数学案例,指导高中生认真探究、仔细研析、深入解答,切实锻炼高中生数学思维灵活程度和判断归纳技能.

四、把准高考政策脉搏,设计综合性的数学问题

古语云: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学生数学解题综合能力是在平时的实践探究中,教师的指导讲解中,逐步积淀和形成起来的.历年来出台的高考政策,都对高中生综合解题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应该把“功夫”做在平时,研析把准高考政策要求,收集历年来的高考试题,渗透到平时的课堂问题讲解之中,指导高中生进行解题实践活动,提升高中生的解题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为高考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问题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高中数学教师设计数学问题,要坚持以生为本,紧密联系各种教学要素,设计有效问题案例,助推教学活动进程,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勇.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贾建如. 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智慧[J].中学数学,2012(15).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问题设计高中数学
精设计,巧提问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