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萍
摘 要:图表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直观、简洁等特点,是直观教学运用手段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生物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能够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材插图;运用
现阶段福建省普通高中所运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在本套教材的生物部分,大量生动逼真的插图是这套新教材的一大特点。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所无法代替的。另高中生物的考试大纲也明确要求: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运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对插图的研究,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观察、分析、综合、逻辑思维等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等肯定大有裨益。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中生物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教材插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本教材中设置的插图就是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现成资源,作为高中的生物老师,在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加以设计,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这样更能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课堂教学踏出成功的第一步。比如,在学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章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探讨问题的彩图:“足球比赛”。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插图时,结合自主导学的问题:这些复杂的生命活动怎么能顺利而协调地完成呢?从而很自然引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利用插图导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形象直观,充分发挥了插图在新课导入中的作用。又如,基因治疗的课堂内容,由于内容抽象,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对于新课的学习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故采用常规化、程式化的导入方式,收效甚微。如果教师先呈现课本中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病例的图片,告知学生其只能生活在无菌环境中,是由细胞中基因缺陷引起的,必须依靠基因治疗,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认知图式,再利用问题“那么什么是基因治疗呢?基因治疗有哪些步骤呢?”就会自然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二、运用教材插图促进理解,掌握生物知识
1.运用插图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难以理解的知识
在生物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学生总是难以理解和记忆,如微观结构等。而教材中那些生物体微观结构的显微结构照片图、示意图、模式图等各种插图,它具有直观、科学、形象的特点,学生读图后,对结构一目了然,容易在脑海中形成形象记忆,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利用教材中的某些插图,可促进学生学生理解和记忆难以理解的知识,高效地进行教学。如必修一第68页图4-6“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通过读图,学生清楚地认识了生物膜的精细結构,对流动镶嵌模型的形态一目了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图,使学生明白生物膜的各种组成成分如何分布,这样学生也就理解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树立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运用插图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关键看教师能否突破教材的重点及解决教材的难点,能否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关键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巧妙利用插图作为解决重难点的突破口,往往会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如在讲“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时,其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是该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泛泛地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采用必修一第71页图4-7“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示意图”和72页图4-8“主动运输示意图”相结合。然后比较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图解,使物质运输的方向、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载体协助等条件形象地体现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变得明确、具体,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分析的能力。
3.运用插图加强学生复习和巩固重点知识
图表能生动形象地反映生物知识的本质,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读懂课本中结构图、示意图、流程图、坐标图、数据表格等,弄清各种图表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努力将课本中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某些生物学现象、生理过程、规律转换成各种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处理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并用严谨、规范、精炼、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表述出来。例如,光合作用知识可根据内外影响因素(植物类型、光照强度、CO2、温度)、各种产物(C3、C5、O2)的变化建立坐标曲线,分析各段的含义,从而达到系统复习知识的目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整个知识系统地掌握,又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形成,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三、运用教材插图提高素养,培养学生能力
1.运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类的一切探究活动就是从观察入手的,生物观察能力是众多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当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利用教材中一些特定的插图在老师必要的指导下,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利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图,指导学生按照点(四种脱氧核苷酸)、线(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长链)、面(碱基互补配对A—T,C―G),最后到体(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的顺序观察,即按照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也可以反过来观察,即按由复杂到简单的顺序。通过这样循循善诱的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能一点一点地得到提高。
2.运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插图时,可以采用老师指图设问、学生先进行讨论再表达自己看图所得的方法,老师对学生要有意识地进行“看图说话”的技能训练。例如,在讲解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后提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否和植物细胞完全一致呢?结合图6-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以及图6-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提醒学生对照观察,分析比较,通过对比图中各时期变化特征,找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异同点,学习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推荐学生回答教师问题。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老师指图设问,小组中互相提问;学生走上讲台指图讲解等方式。“看图说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插图的理解,更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
3.运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插图中常常隐含着课文中没有文字说明而且不易被学生发现的知识,这些隐含的知识内容是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障碍。教师在进行插图教学时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分析,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中隐含着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比分裂期长的问题,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就最多。还有光合作用过程图解中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均来自反应物的水,葡萄糖中的氧和碳均来自反应物中的二氧化碳,每生成一摩尔葡萄糖需固定六个二氧化碳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促进了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得到锻炼。
四、运用教材插图震撼心灵,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道德成长的纽带,在新一轮课改中,新课标就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适时地渗透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教材中有大量科学史插图、科学家肖像图以及反映我国科技生产的图片等,这些插图就是最直接,最震撼的情感教育资源。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必修2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时,读到第101页“育种专家袁隆平与他的助手”插图时,适当介绍袁隆平潜心研究的历程和研究成果,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情怀,同时激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还有在讲授“DNA分子的结构”时,可借用必修2第48页图3-10“沃森(左)和克里克(右)创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介绍沃森和克里克如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及取得成功的原因,让学生不仅了解到科学研究要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必须要有执着的精神,还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总之,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积极探索教材使用的新途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教材中的插图作为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资源,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充分、合理、灵活地运用插图,可使高中生物课堂锦上添花,乐趣无穷,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加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使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同时也能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一安.高中生物學新教材使用的几点体会[J].生物学通报,2007(08).
[2]孙仁恣,张秀芹.谈生物学图象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1(05).
[3]包 磊.例析生物图解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应用思路[J].中学生物教学,2012(10):22—24.
(作者单位:福建省政和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