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永斌 单婷婷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笔者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特点,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来探讨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中,并总结出在应用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此来帮助师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14-01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专门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同样重要。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系统组成及信息技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信息安全、基本应用技能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和各项操作技能,最终能够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但对课堂教学效果、实验课教学效果、作业完成情况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远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四个原因: ①生源地不同,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②课程内容多而杂,学生不容易理清楚知识的内在联系。③教学资源供不应求,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出现脱节现象。④枯燥乏味、师生缺乏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的丧失学习兴趣。那么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将这些繁琐而复杂的知识构建出一个整体的知识架构呢?笔者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了解课程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关键词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联想记忆,顺利完成复习和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思维导图概述
人类的大脑实质上就是一台发散性思维联想机器,具有接收、保持、分析、输出和控制信息的功能,人脑的思维过程就是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发散的“思维图谱”。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提出了一个瑞士军刀般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过程,它是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还可以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增强效果,以便使其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特性,而这些东西反过来会增强创造力、记忆力,特别是有利于回忆信息,也会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三、思维导图在教师的教学过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的最主要的环节是课前准备和课堂授课两个环节。备课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领悟和把握,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备课比以文本的形式具体写出来更快、更具体、更形象,而且老师和学生都能够从全局上来把握课程内容。每学期上课的时候都要对部分授课内容进行更新,用思维导图做备课笔记可以很容易完成知识的更新,而不需要重新来准备备课笔记。
在课堂授课环节中,教师根据思维导图构建出的知识框架,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中心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归纳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以多媒体技术基础为例,如图1所示。从而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还原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绪融入到教师的整个授课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也不再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构建出一个适合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体系,学生更易于接收新知识,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思维导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应用
学习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方面。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理清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来绘制一个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课前预习中一些难以拿捏准的知识点作为听课重点。学生还可以将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绘制的思维导图作为参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学生在课后复习的时候可以模仿课堂上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在制图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盲点,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来进一步丰富这个思维导图,从而实现有目的的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复习的效率,延长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时间。而且我们发现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与未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相比,学生辩证分析的思维更清晰,更有条理,学习效果更好。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知识迁移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五、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以叙述性的授课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但要想将思维导图更廣泛的应用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变成学习者自身的一种思维习惯。那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维导图是将人脑发散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制图人充分发挥其联想能力,使制作出的思维导图重点突出、清晰明白,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从而形成个人风格。
(二)在制作思维导图前要对制作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构建出一个可扩充新知识的框架,在此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完善,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将思维完全禁锢到这个框架当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一定要熟练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和技巧,以免使制图者失去兴趣,最后对任何思维导图都产生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同时教师要注意合理的分配课堂的讨论时间和讲授时间,以免由于课堂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从而影响教学进度,最终完不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贾宗璞,许合利,赵珊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13.
[2]李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
[3]朱桂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
[4]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叶刚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孙志梅.思维导图在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
[6]唐志刚.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
[7]沈于兰.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
作者简介:
牛永斌(1980-),男,汉族,河南淮阳人,博士,河南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沉积岩石学》和《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单婷婷(1985-),女,汉族,吉林白山人,硕士,河南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