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11)
【摘要】“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的新理念,强调在外语教学中以交际意义为核心,又不失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也随之流行起来,它以任务为核心,测试旨在评定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任务型测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关注和推崇。本研究采用研究设计的方法,以测试和问卷为形式,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旨在探讨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任务型测试的意义,并使任务型测试在正确的操控下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得到推广。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测试 任务 口语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95-02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已成为国际英语教育的主流模式。任务型教学法将任务的设计、控制和完成置于交际环境之中,倡导以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目标并感受成功。近年来,正是在TBLT理论的推动下,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ask-Based Language Assessment, TBLA) 速发展并成为测试界关注的热点。
二、研究现状
语言测试是随语言教学发展而来的,考察语言测试的演变不能脱离语言教学的发展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起,传统的基于语言(形式)的教学思路开始受到批判,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基于任务的教学大纲,如“程序教学大纲” (Prabhu1987);“过程教学大纲”(Breen 1984);“任务教学大纲”(Long 1985;Nunan 1991;Skehan 1998)等,一时任务教学成为讨论和研究的热门话题。传统语言教学问题出在哪里呢?传统教学理念认为,语言是可分的,把这些分离的语言形式教给学习者,让其反复操练,最后就会学得这门语言。这种理念背后的假定是,“输入”(in-put)和“吸收”(intake)之间存在一种直接联系,呈現给学习者的东西可以被直接掌握,并转化为可使用的技能。二语习得研究清楚表明,“输入”和“吸收”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语言学习者并非完全按照呈现给他的东西来学习语言。
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得益于二语习得研究同时也汲取了交际教学法的思想。其核心思想可归纳为通过“任务”这一教学手段,让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学会表达思想,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断接触新的语言形式,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其研究课题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如何对任务进行编排、教学中如何做到“意形”结合地实施任务等。Skehan(1996)提出了如何平衡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发展及中介语重建(inter-language restructuring)的理论模式。Long和Norris(2000)指出,设计、实施任务教学,应首先对学习者当前或未来的交际需求作出分析,确定哪些任务是必须掌握的,然后确定任务的类型和难度,将其变成“有血有肉”的教学材料(任务)(pedagogic tasks),进而形成基于任务的教学大纲,并在实际课程中贯彻实施。
三、理论基础
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强调以任务为核心和基本分析单位,项目的选择从任务出发,测试工具编写以任务为基础,评定的对象以应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为依据。这里所说的“任务”实际上就是真实世界的活动。这种以任务为核心的语言测试与传统测试有着极大的区别,其目标是诱导和评价学习者在以意义为中心并有明确交际目的的语言使用环境下的交际行为,真实世界的需要成为任务设计的驱动力。
任务型测试设计的关键是对任务的选择,如何预测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语境、语境所涉及的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并将之浓缩提炼成为易于评估的任务形式,则是任务型测试的困难所在。Pica等人(1993)把任务分成五类:(1)拼接型任务(Jigsaw tasks),要求学习者把散乱的信息根据要求拼接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2)信息差型任务(Information gap tasks) 即学习者通过协商或沟通,补充或扩大原有信息;(3)问题解决型任务(Problem solving tasks),学习者从问题和与之有关的信息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4)决策型任务(Decision making tasks)学习者通过协商和讨论后取得一致,从问题的几种结果中选择一种结果;(5)观点交换型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s),学习者在讨论中发表或交换观点。事实上,这些任务形式既是教学型任务,也是测试型任务,它们的优点在于把学习与测试从形式到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习者在平时学习中既形成了交际能力,也积累了应试能力。
对于设计和实施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Long和Norris(2000:600)提出六个步骤:首先确定测试的预期用途,包括谁将使用通过测试获得的信息、测试应提供哪些信息、测试的目的是什么、哪些人会应测试受到影响、测试会带来哪些后果等。其次是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目标任务,并按任务特征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对任务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的信息,设计出测试及项目规范。接下来是确定详细的评定标准,以便对应试者完成任务情况作出评价。第五步是从测试的预期用途及其效率、合适程度和效果几方面对测试任务、工具、步骤及评定标准进行评估。最后而且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测试进行系统的、不间断的效度研究。
“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的核心是“任务”,但该词不是语言测试领域的独创,它实际上来自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研究,在测试领域得到了应用。既然TBLA的核心是“任务”,正确理解“任务”一词对设计和开发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研究设计
笔者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2012级金融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任务型口语教学与测试实践,每个专业各选取30名学生接受测试,共计60人。为尽量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笔者以学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为主要依据挑选测试对象。测试对象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且分数在500分以上。
测试任务模拟国家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的形式和评分规则。测试对象被随机分成三人小组按要求完成指定任务。由两名具有多年CET-SET培训经验的资深教师和一名英语外教共同参与作为评委。由于CET-SET口语任务的核心是考核被测试对象的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本研究中的任务设计选取了问题回答(两项)、图片描述、小组讨论共四项任务。
测试结束后,笔者要求测试对象就本次测试和之前测试的对比完成相应的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任务的设计、任务的难度、任务完成情况、与受试者实际口语能力的匹配度即测试的信度,兴趣度等方便。笔者根据学生测试结构从兴趣、能力、分数、时间等因素的相关性来对比此次测试的效果和影响因素做出系统分析。
调查结构显示,绝大部分受试者均对本次口语任务感到满意,有70%的受试者认为本次口试题的设计比较合理,25%的受试者认为本次口试题的设计基本合理,只有5%的受试者认为一般。而对口试任务能否真实的体现受试者口语水平的调查反馈表明,所有口试者均认为口试任务能较全面的测试出他们的口语水平,进而验证了本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受试者普遍对测试方式感兴趣,测试内容感兴趣。这表明在任务设计时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而平时口语训练较少和太紧张是影响任务完成的主要因素,不会用英语表达的地方太多也影響了任务的完成,少数人也因为对测试方式不熟悉影响了成绩。
五、结语
基于任务的教学和测试法反映出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特征如结构、功能、系统转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人,即人的认知和习得的自然过程这样一个变革的趋势。这种教法把语言教学放在交际环境之中,把交际知识作为一个系统,任务作为另一个系统,最大限度地调动两系统的有机动作,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基于任务的教学和测试法是以认知、动机和功能理论为基础,有广阔的前景。当今英美澳等英语国家编写出版的英语教材很多都采用任务教学法理论。相信任务型教学法也能给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Bachman, L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990.
[2]Ellis R. Task-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3]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4]Prabhu, N.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A Perspective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987.
[5]Skehan, P. The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6]韩宝成,语言测试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
[7]李清华,孔文,Bachman交际测试理论评述[J].外语教学,2001(11).
作者简介:
王楠(1981-),女,吉林人,硕士研究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