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芳
[摘 要]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特长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没有过去经验的积累,再加上他们自控能力、自主性、坚持性较差,特别是规则意识薄弱,区域活动想要顺利开展实属困难,由此,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尝试以标记图为载体,让小班幼儿借助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标记图,以轻松愉快的方式理解和接受活动规则。
[关键词]区域活动;图示法;小班幼儿;自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一再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讓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学习与发展。同时,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而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老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下,在反复的操作摆弄中、发现、探索事物的奥秘。它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特长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意味着更多的自由和快乐,充满了诱惑和刺激。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没有过去经验的积累,再加上他们自控能力、自主性、坚持性较差,特别是规则意识淡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活动前整齐归类摆放好的各类材料在活动结束后就凌乱不堪,收放整理材料又给老师带来比较大的工作量,耗去了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常会听到小班老师抱怨:唉,小班孩子就是小啊,活动前不管怎么强调,最后还是给你搞得乱七八糟,什么都不懂,小班的区域太难开展了。如何建立活动区规则成了我们小班老师最苦恼的问题。那么,到底是小班幼儿真的不具备理解规则的能力,还是另有原因呢?小班幼儿具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如果老师仅仅靠简单的说教让幼儿理解活动规则肯定是有难度的,而是更倾向于接受具体的图片暗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图和文字标记图的兴趣。由此,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尝试以标记图为载体,让小班幼儿借助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标记图,将抽象的规则等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这就是图示法。
一、图示法能确保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推进
1.进区规则趣味化:引导幼儿自主、有序进入
标记图示用其特有的趣味性及形象性,默默地在区角中发挥着它在进区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标记图的启发,小班的幼儿可以自主、有序地进区,还可以避免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
在各区域名称的命名上,我们选用了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形象,如“美羊羊美发厅”“喜羊羊聪明屋” “懒羊羊餐厅”“沸羊羊建筑公司”等。同时为这些区角配上形象的图案,幼儿一看图就能知道该区域的活动内容,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
在区域人数的限制上,我们也选用形象的标记图示。我们在每一个区域入口贴上一辆最多够5人坐的小汽车,幼儿如果看到车上已经坐满了,就知道不能再进入这个区域,从而转向选择别的区域。而对于需在地垫上进行的活动,我们在相应的入口用红色贴纸贴上5对小脚印,孩子看到这个图的暗示知道要将鞋子脱掉,然后整齐地放在脚印上,学会了一一对应。自从用了图示法,老师不用再像之前一味地抽象说教:“某某区最多只能进5人。”或采用生硬的“太多了,太少了”,效果好了,老师也轻松了,这样不仅使幼儿体验到自主选择的快乐,而且也确保了各区域活动的有序开展。
2.区角内容、规则形象化:帮助幼儿开心、正确操作
每个区域有自己特定的目标,根据区域活动的目标,我为每个区域都配上了相应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在此区域我可以做些什么”。如小班开展“糖果舞会”主题活动时,我在美工区贴上画着装满糖果的罐子,暗示幼儿用搓纸团、搓泥工、粘贴等方法制作糖果装满罐子;又如,为了引导幼儿练习粘贴彩色项链,我在墙上张贴了一套操作顺序图:插进区卡——自由(或按规律)取彩条——粘固体胶——贴上彩条,这样,就算幼儿是初次进入该区域,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区域活动规则让图示来进行,让幼儿通过与图片的“对话”,了解、学习和掌握活动规则。在“小司机”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在活动区里玩起了“吼山观光车”“汽车加油站”等活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还不太会区分左右,我便设计了两个动物标记图分别贴在门的左右两侧,让幼儿一看就明白“进门靠小兔走,出门靠小狗走”。在“小猫书吧”,当幼儿看到那张小朋友在做“嘘”的动作标记图时,就会安静地看书;当幼儿看到“一只手碰到破书,破书哭了”的标记图时,就会遵守“爱护图书,不能撕破书”的规则。幼儿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自觉调整自身的行为,久而久之,标记图便与幼儿的行为建立了联系。
3.材料整理层次化:提示幼儿自觉分类和整理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收放材料有其不同的特点,在小班孩子,需要重点掌握的规则之一,就是能将材料自主、有序地取放于原位。在每一个区域中,教师常常为幼儿提供很多操作材料,而这么多材料需要分类分层摆放,小班幼儿往往无法记住材料的摆放位置和顺序,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幼儿就将材料随便丢于一角,容易使材料缺失。我们也用图示法帮助幼儿辨别并进行分类和整理。如科学区内的一些材料比较多,我们首先在每个材料框上贴上相应的实物图,孩子就明白哪种材料放哪个框,同时在框的另一侧画上一个图形,如△,孩子将在陈列柜中找到相应的贴有△的地方并将框放置好。通过这样层层对应的方式,不仅让幼儿巩固了对应和分类,又掌握了区域空间和活动材料的使用规范,同时也养成了物品归位的好习惯,并且为下一个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障。
二、图示法能推动幼儿交往,提升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一理念体现了一个鲜明的教育取向,即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标记图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逐步培养和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以实现幼儿从较多地接受外部暗示到表现出或者形成更具主体意义的自主倾向。在“喜羊羊聪明屋”益智区,丁丁和涵涵正在玩手指棋游戏,我轻轻走过去问:“有什么办法来表示输赢呢?”两人互看一眼,丁丁说:“我们可以做个标记。”两人便在“百宝箱”里找到红色即时贴的小纸片说:“谁赢了,就在谁的手背上贴一个。”其他幼儿见状纷纷模仿、学习他们的做法。由此可见,幼儿已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主运用标记图,并能在游戏中借助标记与同伴达成共识和默契,这种共识和默契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不断提升。
标记图已成为一位无声的教师,与环境创设相呼应,使区域活动中的常规有了明显好转,幼儿的独立性有所提高,能辨别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借助标记图,幼儿不但能更好地参与活动,还能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往,提升了交往能力。
三、图示法能有效推动师幼互动,优化教育行为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新《纲要》指出,师幼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是建构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所以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读与反思,注重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促使幼儿自主建构知识与经验。在丁丁和涵涵玩手指棋游戏的第二天,丁丁一大早就跑来对我说:“老师,我昨天在电视上看到别人比赛时都有一个记分的牌子,爸爸说那是记分牌。”我随口应了一声,他继续说:“昨天涵涵把我手上贴的贴纸撕下来了。”我看着他反问道:“那你今天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我们能不能也像电视上那样做个记分牌?”我一听这个主意不错,就对他说:“我们一起来做个记分牌吧!”我在办公室找出一个旧台历,和丁丁一起在上面夹上纸,贴上几个醒目的数字,做成了一个简易的记分牌。
又如,小班幼儿在“懒羊羊餐厅”游戏中经常反复操作工具,重复炒菜的动作。为了引导幼儿有情节地开展游戏,我以客人的身份介入到游戏中,一走进餐厅就问:“今天餐厅有什么新鲜的菜肴,菜都准备好了吗?是红烧还是清炒?”在一连串的提问中,我引导幼儿讨论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将讨论结果画成简易图。于是,我们将买菜一拣菜、洗菜一烧菜、装盘一招待客人一洗碗等一系列过程用标记图呈现了出来,幼儿开始分工有序地忙碌起来。教师鼓励幼儿运用标记图来呈现整个活动过程,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体现了教师从单纯地观察幼儿转变为研究幼儿。标记图为师幼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通过一系列图示法的运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图示法是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学习的支架,它能够支持幼儿学习,同时也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最有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富有童趣、含义明确的标记图的有效运用,使得小班区域活动开展做到了轻松自由、活泼有序,孩子们通过标记图得到提醒,获得帮助,开心快乐地进行着自己喜欢的活动,而我们老师也得以把自己的精力解放出来,为观察幼儿,提供深入指导创造了有利条件。希望通过标记图这个“法宝”能让我们的区域活动越来越活,让孩子们玩得越来越乐。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教育部 2012年9月.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 2001年7月.
[3]《幼兒园区域活动新论》秦元东,王春燕.
[4]《图示法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运用》杨磊 学前教育研究 200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