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涛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在充分调研高校教书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学生和辅导员各方对教书育人的期待和现实需要等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优势所在,据此分析提出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实效性的有关方法路径,推动师德建设、学生德育工作与第一线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发挥教育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G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4-0064-02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视察北京师范大学讲话时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1]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调研和实证分析
为了解当前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情况,笔者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天津医科大学开展此次调研。调研以一定数量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作为对象(教师的构成有: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学生辅导员;在学生构成中,医学专业与其他综合类专业学生各占50%),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同时利用对个案进行访谈的方式加以辅助研究,重点从三方面入手,分析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教书育人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以问题为导向,力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一是在教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重要性的认识方面,学生对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这一话题有泛泛了解的人数占80%,一点都不了解的占20%。同时,调研也了解到,学生很看重教师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认为这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占66.67%),会促进自身形成正确价值观(占64.29%)、能提升自身道德品格(占14.29%)、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见解(占21.43%)。此外,师生希望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之外,还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占50%)、创新能力(占50%)、理想信念(占21.43%)。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在如何处理教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时,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
二是在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履行教书育人职能方面,高校教师对于当前教师队伍自身道德水平状况的评价总体比较好,其中满意占65.79%,比较满意占34.21%;在校生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状况表示满意的占21.43%,比较满意的占71.43%,且在对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最感激的人中,教师(占7.14%)排在父母(占91.32%)后位居第二位。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存在疏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现象,师生教学外和课余时间的交往比较匮乏,难以形成“亦师亦友”的氛围。同时,有的教师在谈到学生发展的时候,偏离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只注重学生成绩合格率、学生考研率等方面,忽略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简单地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是影响教书育人实效性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是在师生对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能的希望和期待方面。从调查中可看出,教师和学生普遍在希望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之外,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占50%)、创新能力(占50%)、理想信念(占21.43%)。教师具有示范性的职业特点,是学生乐于效仿和学习的榜样,不论何时何地,对于学生来说教师都是一种重要的引导。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年龄差较小,课上课下的沟通比较密切,涉及话题也很广泛。因此,这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据国家教育部相关统计,截至2011年底,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比例达到了63%以上。天津医科大学现职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的比例为41.41%。这意味着,在高校的课堂上,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教师中,近二分之一都是青年教师。可见,实现高校教师立德树人,重视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其中关键一环。
二、明确教书育人内涵,发挥教师育人的优势
通过上面的调研结果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既不是教书加育人,也不是教书兼育人,而是教书中必然包含着育人,教书的人就是育人的人。在实践中,教师直接面对广大青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其发挥教书育人职能其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从时间上看,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在课堂教学、课上讨论、实验教学、辅导答疑、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能接触学生,能以多种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变化规律,这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其次,从专业特点上看,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严谨的学风、高尚的情操都是学生所羡慕和学习的,这是教师所具有的一种独特优势。第三,从接受思政教育的时机上看,教师能满足学生渴求知识这一特点。教师结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有形和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烙印最深,效果最好。
因此,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这些优势十分有利于把学生的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教师素质,强化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书必育人,育人先育己。在教书育人中,教师首先需要自我提高,注重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师德,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健康的道德情操,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举止,重视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四、完善育人制度,构建教师教书育人的载体
鼓励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教书育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学校应将教师探索育人的经验总结、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章与专业学术论文同等适用,作为技术职务评聘的论文材料,探索单独设立教书育人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以促进教书育人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提倡专任教师兼职班主任制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专业教育、选课指导、学习方法、答疑解惑方面应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让教师做学生生活中的挚友,能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师生关系。学校可以将兼任班主任制度作为专任教师的一项基本义务,并作为教师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
注重发挥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及留学回国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这些教师业务能力强、水平高、知识丰富,并且具备坚强的毅力,有艰苦奋斗、吃苦奉献的精神,了解国外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成功经验,他们能够成为学生们学习效仿的榜样。
五、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
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各校自己的教师道德规范,将育人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把育人工作列为学校各级领导议事日程的重要内容,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并逐步走上规范化。
建立育人政策导向机制,发挥激励作用,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务的评聘和干部选拔任用的必备条件。教师技术职务的评聘、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不仅要看其业务水平,更应看其“育人”成绩。在育人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将德育寓于智育或各项业务之中,而且还要求教师应担任过一定年限的导师或班主任等实际管理工作。在干部选拔中,应优先评聘和选拔任用育人优秀的工作者。
建立教书育人考核评价机制。由学校制定教师育人工作考核办法,从实际出发,研究定性、定量评价教师育人工作的标准、方式和具体操作流程,制定相对科学的育人考核办法。同时,严格思政标准,将教师执行师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情况、开展育人工作情况、教书育人的工作绩效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将定期考核结果与学校分配制度相挂钩,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总之,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无论教师本人认识与否、承认与否,教师的教书都要起到育人的作用。高校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4-9-10(2).
[2] 王莹,王翔.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课堂教育[J].大学教育,2014(11):44.
[3] 农雁淇.浅析图像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大学教育,2013(9):89.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