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资源、个性阅读、读写结合

2015-05-30 10:48卞建容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思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卞建容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传统滞后观念的束缚,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依托教材,创造地教学,拓展教学资源,并尊重学生独特阅读体验,对接阅读与写作,引领学生自主、综合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在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于应试考虑,教师常常是“以本为本”,直接灌输,内容枯燥,读写脱节,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潜力与学习智慧,课堂沉闷低效,难以落实新课程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予以重视与改进。对此,笔者结合有关教学实践,思考如下。

一、开发资源,引发兴趣与潜能

虽然现在倡导素质教育,但有的语文教师还没有由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走出来,完全依照考试要求选取所教内容,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丰富的资源进入课堂,单调而没有生气。而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单单是知识传授者,还是教学资源开发者,要充分利用多方教学资源,有选择与创造地实施课程,打造多样、开放的语文课堂,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智慧潜能。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托课文,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原有基础,充分开发各项课程资源,包括现代媒体、故事、学生资源等等,拓展内容,更好的引发学生阅读情感,提高阅读效果。

如教学必修三第四专题《鸿门宴》时,要求学生课前多途径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预习课文,用标题的方式展示故事情节。课堂上,教师先简单讲述有关项羽的“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而后引出项羽临死前的自我评价——“天亡我,非战之罪”,引起学生好奇心,推断项羽究竟为何而死。再设置疑问:虽然项羽的死属于历史必然,但还是可展开假设。请你们依据板书的故事情节与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设想:哪一环节如若不这样发展,那么刘邦是必死无疑?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议论纷纷。在同学们表述想法时,教师再通过情节引出人物,将他们假设环节中人物与文本人物在语言上稍作变动,引导学生探索人物性格特点。这样,灵活创造开发教学资源,将学生思维与智慧调动起来,筛选重要信息,深刻认识人物形象,增进文本理解。

二、个性阅读,自主探究与体验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有的老师习惯性地以枯燥分析代替了学习者的阅读实践,并且唯“教参”答案至上,原本内涵丰富的课文内容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结论,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批判思维。而新课标倡导个性化阅读理念,指出阅读是学生们在老师指引下的自主钻研、自由体验与领悟文本的富有创造的个性化过程,强调多元化解读,珍视个性理解,让学生真正开启思维,融入情感,有所体验,有所收获。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活动,鉴赏文学作品时,不单纯追求统一答案,而在于体验过程,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分享独特感受,呈现“百花齐放”之态,思维碰撞中升华体验,增进感悟。

如教学必修四第二专题《雷雨》时,紧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否真诚”这个提纲挈领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在独立阅读与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而后集体交流。这样,讨论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文本的赏析与探究过程,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热烈争论,有的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没有真诚的感情,有的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有的指出应一分为二的分析。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不能轻率否定或肯定,要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予以点拨,让学生的分析更深入、到位,观点更有说服力。这样,不管最后是否达成共识,学生对于人物性格、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倾向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多角度鉴赏与思考,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养成探究意识与创造思维,也得到口语训练,多面发展。

三、读写结合,提高能力与素养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读写能力居于首要地位。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阅读与写作所占分值较多。但这两项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怎样整体性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使读写出现“双赢”局势,这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读写结合”的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需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教师改变阅读和习作课割裂与脱节的现状,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库,给学生提供典范素材与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借鉴与模仿,猜测与想象,以笔抒发自己的见解,体验“一吐为快”的满足,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鉴赏性读写,由文本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写写阅读感受或评价。如学习必修三第四专题《鸿门宴》后,可让学生自拟题目写篇短评,比如《我心中的项羽》《鸿门宴》中的对比烘托手法分析等等。或依托文本,结合现实生活,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譬如本课倘若置于现代社会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训或经验。这样,读写对接,以读促写。其次,预设性读写,结合课文标题与自读提示,引发同学们合理想象,设想若是自己创作这篇文章,会如何写,让学生带着猜测快速融入文本空间,由“被动读”转变成“主动读”与综合“读写”。另外,续写性读写。如教学《边城》等小说类文章时,引导学生顺着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大胆联想与想象,续写一篇文章,给留白性结尾另辟“合理”蹊径,把握文章主旨与写作风格,也发挥创造才华,提高读写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传统滞后观念的束缚,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依托教材,创造地教学,拓展教学资源,并尊重学生独特阅读体验,对接阅读与写作,引领学生自主、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维剑.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D].苏州大学 2010

[2]张春阳.语文想象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3]孟令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唤情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4]欧阳蕾.关于写作促进阅读教学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王琦.建构主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 2011

[6]凌火元.阅读教学的课堂调控[D].福建师范大学 2001

猜你喜欢
思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