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
古人云:“学贵有疑。”可见,质疑是治学的关键。而《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实践证明,让学生愿意质疑,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既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促使他们积极探究呢?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愿意质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开展无拘无束的交谈。”因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有一种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来保护。这就要求教师走进学生心里,和学生交朋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肯定和回答。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幼稚,也要给予充分肯定。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理睬,甚至嗤之以鼻,学生质疑的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敢质疑,不会质疑了。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思考,允许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不仅能保护学生质疑的自信心,给他们思想一定的“自由度”,而且能让他们体会到求疑解疑的快乐。因此,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已成为学生是否愿意质疑的首要条件。如教读诗歌、散文时,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着画面预习课文,注入新奇感,体味意象、意境,进而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讲解小说前,不妨结合名著中的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给学生讲一讲如何鉴赏小说。教学话剧剧本时,不妨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他们必定兴味盎然。
二、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善于质疑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学习有窍门,质疑也有技巧。那么究竟应从哪些方面去质疑呢?
l.从课题处质疑。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如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一上课,教师就指着课题问同学:“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这是怎样的厄运?”“又是怎样的信念?”“为什么这信念会打不垮呢?”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逐步深入。
2.从语言文字中质疑。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于思想内容,应该关注表达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朱光潜先生在《谈语文》中说过,他过去看文学作品也只注意思想或情感的引人入胜,不注意语言文字如何,后来完全改过:“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言。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令我感到憎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彩妥帖。”语文的“精彩妥帖”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点。
因此,语文课堂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从文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中去质疑。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便可领会文章的意旨。如《卧薪尝胆》一文中的“奴仆”一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奴仆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这个词说明了什么?”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阅读课文,对越王勾践为了能收复故土而吃尽各种苦头的精神就有了深刻的感悟。除此以外,还可以从文中的重点句中质疑。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思想和起承转合的作用。如教《三亚落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这一中心句,围绕它质疑,学生就提出了“诗意”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有诗意”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对这重点句一旦理解,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跃然纸上了。
3.从看似平淡处生疑。教学进行到一定环节,教师要掌握时机,及时发现学生的“愤”“悱”状态,展现训练过程。如教学《三打白骨精》,当学生读到:“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时,教师让学生讨论唐僧赶悟空走的原因。这时,就有学生因人物不同的性格,随即发问:“老师,唐僧如此误会悟空,要是我早走了。为何孙悟空却一直不走,还一再恳求呢?”这一问挑起了新的争论点,许多学生联系了整本书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孙悟空之所以不走,一是因为他护师心切,对唐僧忠心耿耿;二是他本身就是一个爱憎分明、除恶务尽的人。此刻白骨精未除,他又岂能走呢?”教学中由情感所推动的“参与”导致了奇迹般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做到愿意质疑,勇于质疑,善于质疑,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