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5-05-30 21:51刘同美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课堂气氛

刘同美

摘 要: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小学生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和未知,在小学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們的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是学生真正学习的开端,激发他们的兴趣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故事;动手实践;课堂气氛

很多学生面对数学都很恐惧,数学成绩不堪入目,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从小学就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进入课堂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和疑问,数学又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借助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再加上一些引导就很容易让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爱上数学。下面就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结合小故事,设置情境

小学生还处于喜欢听故事的年龄,教师将要学的知识编成有趣的小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处于孩子阶段的小学生定会很喜欢,全身心地投入去“听故事”。教师再把问题放到小故事里,引起学生的好奇,他们去思考,找到答案。例如,在讲可能性的时候,可以讲这样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叫张三,被坏人冤枉,县官听信坏人的话,写了两个签来决定张三的生死,两个签上一个写生,一个写死。坏人为了害死张三把两张签都改成了死,幸亏张三的一个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三,他想了个办法逃过了这一劫。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办法,并引入可能性这一课题,如果两个签上都是写着死,那么张三被处死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一个生一个死会有哪些可能呢?用小故事吸引同学们,使他们爱上数学。

二、动手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除了好奇还是好玩好动的小孩子,结合他们这种性格,很明显他们肯定不会喜欢严肃的课堂气氛。严肃的气氛会因为他们现阶段的爱玩特性对数学课对老师产生反感的情绪,这样学生就不喜欢这个课堂甚至开始厌烦。这时教师不妨把教学内容变成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课,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比如在小学数学中讲各个面值的钞票兑换时,可以让学生带各个面值的纸币,在课堂上来一场钞票兑换,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将自己手中的钞票换成其他面值的钞票。在兑换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让学生觉得这是一场游戏,使他们对学习没有了抵触。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面值兑换方面的知识还会觉得这堂课十分有趣,对学习也有了兴趣。

小学是学生由孩子真正变成学生开始接受教育的阶段,但是在心理上他们依然还是好玩好动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给小学生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数学又是一个严谨的学科,教师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就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体味数学的乐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玉萍.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

[2]刘桂玉.对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创建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