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红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小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儿童诗在形式上短小精炼、生动有趣,在内容上丰富多彩、意境优美,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给人以美的享受。从儿童心理和审美的特点来看,儿童诗更能贴近孩子的心灵。记得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儿童写下的是诗一样的美好生活。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让儿童诗意的栖居,是语文教师的天职。对于儿童诗的教学,我们要不就是泛泛而读,要不就是支离破碎的分析,让一首妙不可言的儿童诗顿时失去了光泽,变得索然无味。有幸听到孙双金老师执教的《阳光》和《太阳》两首儿童诗,我的心顿时敞亮起来:原来儿童诗可以这样教!现以孙老师的案例片断,谈谈我对儿童诗教学价值取向的认识。
一、在诵读中启发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台湾林文宝先生在《儿童诗歌研究》之《儿童诗歌的特质》一章中认为:儿童诗的特质就是音乐性。诗与散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听觉上的感受,即诗歌丰富的音乐性,而这也是诗的语言读来具有自然美感的要素。儿童诗更是如此,诗中精心设计安排的节奏、韵律、反复、摹声等,均增添了诗句本身的魅力,令人琅琅上口、爱不忍释。而让孩子感悟诗的这种韵律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诵读。
二、在对话中增强学生对诗歌语言表达的感悟
聚焦寫法,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台前。孙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发现中学会诗歌的创作手法。
师:老师把“阳光在窗上爬着”改成“阳光在窗上照着”好不好?
生:不好,阳光本来就是照着的,这样说没意思。
生:“爬着”比较生动有趣,让我们感觉阳光就像一个可爱的小孩。
师:如果用“照着”就是大白话,没有诗意。用“爬着”,在你的眼中,阳光变成什么?
生:小孩。
生:可爱的小孩。
……
师:这就是诗的语言。
师:《阳光》这首诗中,哪一句话有不妥?
生:我觉得“阳光在溪上流着”这句话不妥,溪水本来就是流的,不像“阳光在窗上爬着”那样生动。
师:你真了不起!你来说一句。
生:阳光在溪上蹦着。
师:你就是一位小诗人!这个“流着”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阳光在溪上走着。
生:阳光在溪上跑着。
生:阳光在溪上叫着。
生:阳光在溪上喊着。
师:你们认为“叫着、喊着、唱着”那个好?
生:阳光在溪上唱着。
师:诗的语言应该是美的语言。
生:阳光在溪上舞着。
……
引导学生聚焦诗歌独特的词语,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关注了诗歌独特的用词。孩子们的眼光是那样的聪敏独特,他们的想象是那样灵巧新奇,他们的语言是那样的富有诗意,诗心在想象中跃动。
三、在创作中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
儿童诗是诗歌的一种,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传统的诗歌教学大都仅停留在学生品读赏诗的层面上,很少进行写诗的创作指导。孙老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阳光》和《太阳》这两首诗。如果让你们来写一首诗,你们想写什么?学生有说写白云,有说写夜晚……
通过前面的学习铺垫,再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通过这一步步学习的深入,学生对诗的创作没有难度了。正如孙老师说的:谁说你们不能成为诗人,你们比大诗人厉害多了。儿童是一个最富有想像力的群体,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教师应该充分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自由驰骋。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也看到了这节课学习的效果。这正是因为孙老师的一步步引导,学生在孙老师搭建的台阶上一步步走向诗歌创作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