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困境与出路探究

2015-05-30 11:44李萌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李萌

摘要: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以及缺乏政府与企业的相应的支持等困境,因而,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整课程结构;完善“双师型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与企业加强合作,培养适合一线生产的人才;相关部门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等方面是其主要的出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困境与出路

社会服务的职能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它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其培养的人才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因而能否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和智力的支持,高職教育的职业性和区域性,决定了它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

一、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制约了其发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其困境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高职院校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政府与企业的支持等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不合理

1、人才培养目标滞后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合理是制约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本身的实际,而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缺乏相应的市场调研,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2、课程结构不合理

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其面临不能有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同时对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缺乏合理的比例,此外一些院校缺乏开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

(二)高职院校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目标高职院校的发展水平有限,理论水平不足,科研水平欠缺,因而很难将其成果应用于实际,客观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这导致了企业与其开展合作的动力缺失,在这个不良的循环模式中,使得高职院校愈发的面临着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此外,高职院校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其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缺乏为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障。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毕业以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缺乏在企事业单位一线的生产与管理经验。因此,“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支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3]。”

(四)缺乏政府与企业相应的支持

从宏观层面上,政府缺乏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缺乏相应的政策、制度的支持,同时缺乏为其参与服务社会的财政支持。此外,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吸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因而对于校企合作而言,企业是缺乏相应的动力的。

二、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

(一)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地方,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符合当地需求的人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首先是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二)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整课程结构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培养的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也就意味着课程的设置也要符合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加强课程的改革需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课程的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合理的分配专业结构的布局,使得教材与课程体系实现有效的链接,设置合理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发挥高职院校的特色,开办一些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训基地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得到加强与完善,这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完善“双师型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在提高教师的素质方面,首先需要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让教师实际感受、参与企事业单位的一线生产与管理,以考察学习的目的增强自己的经验水平;再次,可以将一些企事业单位中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纳入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此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从而形成合理的“双师型教师”结构。此外,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晋升机制,突出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实践水平以及提高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能力。

(四)与企业加强合作,培养适合一线生产的人才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能够直接参与社会的生产与服务,能够了解和认识到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有利于其为社会培养适合于一线生产的合格人才。此外,对于企业来说,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能够大大降低了用人资本,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开设的课程与企业所需的人才基本一致,同时,高职院校可以任用企业中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课程的讲师,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相关部门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包括相关的政策、制度与资金的投入,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其发展方向,为其更好的办学做好监督工作。此外,政府应为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搭建平台,一方面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高职院校的就业市场的完善。针对科研转化率低的现实,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搭建科研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促进各个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科研成果转化为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

三、启示

高职院校在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其科研能力、服务于社会的能力还是培养人才的标准。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就其发展方向而言,高职院校、企业、政府能够形成合力,最终必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者单位: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翠云《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2]王强.新建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8):189-190.

[3]黄湖滨.高职教育的特点、任务、目标与途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4-16.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