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汽车维修专业“校企融合、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校企合作形式、学生培养步骤等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模式 职业教育
近年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于社会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4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针对职业教育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今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政策保障。
为此,针对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化学校建设为契机,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 “校企融合、五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莱芜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教育的核心,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其研究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认可度。
“校企融合、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参与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培养,并将培养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即“基础段—加强段—提高段—实战段—顶岗段”,从而将企业用人需求与学校育人紧密结合。
二、校企融合的方式
目前,该校汽车维修专业主要与莱芜地区的汽车服务站、修理厂等企业合作,到目前为止深入合作的企业达到了18家,一般合作企业42家。具体合作形式主要有四种。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通过聘请合作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家研讨会。学校与企业共同商定培养人才的方式和途径,让企业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人才。
2.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任教
本年度学校先后聘请了6名汽车维修行业的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主要从事新技术培训或企业文化讲座。企业专家参与到课程体系建设,可以淘汰落后的知识,将企业一线技术和操作工艺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3.为企业提供员工技术培训
学校成立了汽车专业培训部,定期组织培训企业员工,深受企业欢迎。此外,专业教师还定期到企业参与工人技术鉴定和绩效考核,从而与企业一起建立起了员工第三方评价机制,深受企业的好评。
4.学生顶岗实习
稳固的实习生源和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关键。每年3月学校都会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企业择优录取优秀实习生成为公司正式员工。这也为以后学生良性循环就业提供了保障。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针对汽车维修专业三年制的要求,学校将培养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将“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1.基础段
主要是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做好铺垫。开设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2.加强段
主要是开设专业骨干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所需的结构、性能、原理等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维修与调试能力。开设课程包括:《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等。
3.提高段
主要采用一体化形式开设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特别是加强电控系统的诊断。开设课程包括:《发动机电控技术》《底盘电控技术》《车身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等。
4.实战段
按照课程教学贴近实际岗位的要求,在具有生产性实训功能的校内实训车间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指导教师(含外聘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下“真枪真刀”地学习和实训。教学内容包括:汽车维修保养实战训练、汽车美容实务实战训练、汽车故障诊断实战训练。
5.顶岗段
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合理选派去服务站或修理厂进行顶岗实习。在校企合作企业中,单位严格按照企业员工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分组管理,每组由企业外聘维修人员做技术指导教师,并对组内学生每天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
四、人才培养模式成效
在实施“校企融合、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大幅度提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在2014年度毕业生中,有4名成为公司的骨干,平均工资达到了2600元以上,就业率保持在100%,专业对口率稳定在85%以上。2014年秋季招生中,汽车维修专业一度成为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由于汽车维修专业实施的“校企融合、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实施模式和对策还要结合学校当地的实际情况。但人才培养的五个阶段,对于学校专业建设和三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