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群蓉
摘 要:几年以来,遍地吹起改革风。教育界也不例外。而语文学科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占据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比重,可以说,高考和改革对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语文学科中,现代文阅读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内容,一方面是其所占分值的不可忽视,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失分严重的现状不可忽视。结合这两个原因,笔者以自身一线教育岗位的经验为基托,简要谈谈在高中阶段,如何针对现代文阅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从进入学生生涯,或者说在学生开始识字断句开始,就开始接触阅读,和阅读产生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高中现代文阅读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高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学会转变教学模式,尝试运用一些技巧和手段。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拙见,同广大教师一起分享。
一、在不断练习中找思路
俗话说,熟能生巧,天道酬勤。现代文阅读的训练,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中进行。在对语文课文进行教学讲解的过程中,笔者会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抓关键词、关键句,以及概括文章主旨、人物特性的某些句子,来锻炼学生的提炼、总结、归纳能力。
如在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中课文《祝福》的课堂教学上,笔者利用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的文章切入点,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能概括祥林嫂特点的词语、句子,最能突出文章中‘我对祥林嫂这个人物怀有怎样感情的句子,以及鲁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何种意图的句子”。通过对课文的提炼总结,培养出阅读概括能力,从而把这种能力延伸要现代文阅读考试中,提高现代文阅读成绩。
二、在反复分析中抓能力
要想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做好现代文阅读题目,有一个“硬件”必不可少——那就是清晰的、条理分明、思维缜密的富有逻辑性的大脑。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的大脑活动起来,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做到这一点之后,就需要教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去研究、发现、探索语文课本中的讲解对象的相关内容。
在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会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文章,拆解教材文章,帮助学生理清一篇现代文的谋篇布局、创作技巧、逻辑思路等问题。仍以语文课本第三册的《祝福》为例。在进行课文讲解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会刻画祥林嫂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笔者会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段落划分,有一个总体的分析和把握,而后将文章中的各个故事展开,分析其中和祥林嫂之间有无关系。就这样,笔者从课文中“我”与鲁四老爷之间的故事引出鲁镇人们、以及当时社会人们的心理,继而再阐述祥林嫂的故事,暗含祥林嫂的悲剧不仅是自己造成的,也是鲁镇人们的对待造成的、是全社会人造成的,这不仅是个人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创作意图。就这样,在层层分析、不断思考中,帮学生理清文章逻辑。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常常这样训练学生,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开动脑筋,那学生就会逐渐在大脑的不停运作中培养出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巧妙指引下促思考
教育部改革的一个重点要求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人文本”,即“以学生为本”。要以学生为本,就要将教学的目的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体现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笔者认为,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淡化自己的角色和重要性,突出学生的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才能对一篇文章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也才能对文章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逻辑判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提问,哪怕是提出和教师不一样的观点,这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如在教材第二册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笔者没有将课文题目写在黑板上,而是寫了四个大字:我的梦想,并问学生:你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自己梦想的构设。而后,笔者再进行课文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中,进入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中,去体会,去思索。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想法、想象,以己推人,最大限度的去理解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和决心。在理解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不明白的部分,然后和笔者一起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高度参与,积极思考,常常能收到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文阅读理解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着学生语文水平的日常运用和高考中分数的高低,需要语文教师引起重视,展开手段、技巧,帮助学生把现代文阅读这部分技能掌握好。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