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
【摘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方法。认识实验教学的误区和改革实验教学的一些方法,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 化学实验 传统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28-01
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学习从而获得知识,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要更新教学理念和实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增加实验自主探究性等多重任务功能,其重要性已被广大化学教师所共识。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要求?,略谈以下两点:
一、认识传统实验教学的误区,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室里仪器由实验教师准备妥当,学生以《实验报告》为范本,进实验室的第一步就是根据实验报告册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够了没有,要等教师讲述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后,学生才能动手做实验,如果中途有学生不按照实验报告册的要求完成实验,偶尔想做一些觉得好玩,有兴趣的实验会被要求停止,实验完全就是为了验证一些实验现象和记录在课堂上早已经由老师讲过无数次也强调过无数次的实验数据,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感觉很不过瘾,也很枯燥,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与有趣。在实验课上有少数的同学害怕打碎实验仪器而怕做实验,有的甚至不做实验。传统实验,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书本知识的正确性,也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一句话,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课程意识弱,受升学影响,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将来的发展需要联系。学生没有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没有通过思考去猜想假设,没有真正的根据所提出的猜想去设计实验方法、步骤、以及需要的实验器材等等,没有通过自己亲手实验并从实验到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也没有热心地对实验结果作出一定的分析、论证、评估。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和身边的化学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发展,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新课程下的实验改革势在必行。
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这有赖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诚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二、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怎样实施探究性实验,使实验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呢?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这对实验室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规定的实验内,按学生个性化和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实验时可以以两人或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实验活动。开放实验室要求有专职教师负责,负责老师要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如在新课标中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如人教版《化学》铁钉生锈实验,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继续探究意识,即有意地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学生的探究热情猛增,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了在盐水、醋、酱油……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进而我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通原因和条件。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继知识和获得的能力,那可以肯定今后对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将理解深刻了。
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使实验探究具有更强的可行性和简捷性。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中放在水中的白磷,向其中通入空气或氧气,有意识的让导管先在离白磷远一些的水中通入气体,能看见气泡,但白磷不燃烧,只有当导管口靠近白磷时,白磷才燃烧,这个小小的操作充分说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在取出白磷时,当教师好象无意中倒掉烧杯中的热水时,很快烧杯中附着的白磷燃烧进来,这一现象也可充分证明当可燃物的温度在其着火点以上时只要和氧气接触就能立即燃烧。改进后的实验简单明了,现象生动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当然,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理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初中化学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