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与应用

2015-05-30 10:56:27杨晓微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杨晓微

【摘 要】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引起了教育者的重视,目前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是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课题。本文通过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教学设计、小组合作组建、实施过程、评价等几方面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本文旨在为初中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实施;应用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学指导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主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主动学习气氛,为学生设计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思维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初中学生形成自身个性,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反馈教学信息,在合作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团结合作精神以及人际交流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协作、善于交往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

目前,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且使用局限于讨论解决某一问题,或者表于形式,而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并未对小组进行责任分工、协作讨论及总结评价作出相应的设置,这并未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什么方法?以下是针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

2.1合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个性、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进行了解,再深入研究教材大纲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在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要为学生的小组合作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讨论内容、探索空间和开放性,逐步构建自身的知识模型,从而促进学生思考主动性的养成,建立具有探索性、开放性、个性化的课堂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思维创造水平。其次,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认识水平、综合能力相当的合作小组,在适当的学习过程中开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另外,教师还要对数学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课堂环节、合作时间、合作频率等进行有效的把握和控制。

2.2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保障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和数学学科特征,采用利于学生开展讨论活动的就近原则或者项目基础特征进行分组,组员之间应在知识水平、兴趣特征、能力倾向、性别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一般以4~6人为佳,组员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应处于互补关系,从而为小组的协作关系创造条件。组与组之间的综合能力应处于相当水平,应具有同质性,从而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创造公平公正的基础。组内负责人和其他角色应由组员轮流担当,使每位学生体验到各个角色应具备的责任,提高组员除了数学学科之外的交际、语言、管理等能力。

2.3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程序

2.3.1明确学习任务,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大纲和教学结构进行深入剖析,为小组合作学习找准最佳的教学内容开发点,紧密结合学生发展情况设置“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采用疑问情境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内容,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思考方式、技能等融入其中,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利于学生知识迁移的内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边讲授、边引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辅导,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2.3.2创设公平公正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主体性。教师在小组构建、小组任务分配、小组讨论等过程要力求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实验、类比、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各个小组员之间应加强交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优势,实现民主分工,先进行独立思考,而后集思广益进行深一步的探索交流。

2.3.3小组合作学习与全班交流。小组成员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经过独立思考,各自阐述自己的意见和思路,组员之间共同讨论和探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把小组内部的最终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然后再由各小组报告员代为发表本组的集体讨论观点,从而与全班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和交流。针对本组未能讨论出结果的问题可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干预作用,随时观察和记录小组之间的问题和技巧,给予一定的建议和鼓励。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提出具有探索性、引申性、创造性的问题,例如:请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生活动,合作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小组成员独立探究——小组之间讨论——成果汇总——学生群体达成学习共识。合作学习的具体讨论过程如下:

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3(对顶角相等)∠1+∠4=180°(邻补角的定义)所以∠2=∠3(等量代换)∠2++∠4=180°(等量代换)

在学生经过全班的汇报和总结之后达成共识,并初步了解了平行的性质,教师再对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最后作出展示:平行线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 科学合理地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增强学生交流能力

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以有效地反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保障合作小组顺利开展的关键,评价体系要结合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保持评价的动态开放性,过程性评价直接体现出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能力,还需注重小组集体以及个体之间的公正评价,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组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课堂教学时,传统教学方法是直接传授“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开发大脑,更别说发散思维的培养,在课程改革中,可利用问题情境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将课堂情境创设为游戏形式:“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请你计算一下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并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并陆续发表自己的观点:①[4+3(n-1)]根;②(3n+1)根;③[4n-(n-1)] 根;④[n+n+(n+1)] 根……在学生搭建火柴棒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想到了更多的方法。

4 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浓郁的合作与交流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团结互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措施[N].学知报,2010.

[2]刘义才.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之设想[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5).

[3]秦泽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4]王劼.小班化教育环境下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12).

猜你喜欢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合”乐而“不为”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4:16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人力资源管理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有效实施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1:57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5:36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