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需求为主体,追求自然的数学课堂教学

2015-07-07 05:04陈文钦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自然需求数学课堂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异彩纷呈,但似乎走又入了另外一个误区:过分的追求情境创设,过于追求多样化的知识呈现方式,而忽视了我们学生的真正需求。如何去伪存真、摈弃形式化的课堂模式,回归学生需求的主体?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学生;需求;自然;数学课堂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情境式的课堂导入、实践探索式的学习方式、自主的合作交流学习,热闹非凡。新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理念,但是,我们必须从这种“热闹”中冷静下来,在追求形式的同时更要把握课堂教学的实质,让数学课堂回归到“以学生的需要为主体、以知识的构建为目标”上来,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练习的安排都要因需而设,不无病呻吟、不喧宾夺主,让数学知识传授的课堂呈现更朴实、更自然。

一、根据知识的需要创设自然的教学情境

2014年3月,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相约名师聚集课堂”的活动现场上,徐斌老师提到:“不要过分的追求情境的吸引力,而不考虑知识需求”。对此笔者深有感触,2011学年第一学期,在准备上小学三年级的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捐赠》(北师大版)时,恰篷云南旱灾,为了迎合课题,笔者就挑选了几张旱灾的图片做为情境导入。课前,播放旱情图片再配上伤感的音乐,很吸引学生眼球。播完之后,笔者如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生1:云南的干旱的灾情非常严重。

生1:我们应该为云南的小朋友做些什么。

师:是的,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我们能为灾区的小朋友做点什么呢?

生3:我们可以为他们捐款捐物。

我连忙抓住这个同学的回答导出课题: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捐赠》!并板书课题。

在评课时,听课的老师也对导入环节提出了疑义:很煽情,比较适合用于语文课与时事政治课的教学,不大不合适数学课,且与本课的知识点联系不够紧密。仔细一想,难道不是吗?这个话题可以说就是为了导入而导入,确与相关知识没有丝毫联系。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其实,情境创设要与知识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并不是越吸引人就越好。徐斌老师在执教《倍的认识》这一课时,就是先从谈话引入的,他出示3道口算题:“6里面有几个3?10里面有几个2?15里面有几个5?”学生们一下子想到了可以依次用“6÷3=2;10÷2=5;15÷5=3”来计算。接着,徐老师问: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外一个数的计算用什么方法?学生们自然想到了除法。这样的复习与导入,很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搭起了两个数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其想起了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已学知识,为“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与知识需要,要能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不是为了追求新颖与热闹,把情境形式化,把问题复杂化。课堂导入只是一种形式,如何呈现要取决于我们数学教学的内容。

二、追求自然的知识呈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是说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和中心位置,教师、教材及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课堂知识的呈现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强加给学生。

在学校的教学公开周上,笔者听了一位刘老师执教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北师大版)这一课:

师:同学们,下周咱学校要召开家长会了,你们将如何向自己的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在介绍之前我们先规定以讲台桌为中心,从老师的左边到右边分别为第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1:我在第一组四桌,左边一个座位。

生2:我在第三组第五桌,右边一个座位。

师:谁能介绍一下班长的位置?

生3:班长在第四组第二桌左边一个座位。

师:同学们在介绍自己的位置时都要加一个左边或右边进行区分挺麻烦的。现在老师规定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我们可以用第几行、第几列来介绍。现在大家应该如何介绍班长的位置呢?

生4:7列2行

生5:2行7列

师:想一想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记录班长的位置呢?

……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刘老师很担心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位置,担心标准不统一而造成课堂的混乱。所以他就自己为学生规定好了一切。可以说这种知识呈现完全没有考虑知识本身与学生需要的结合,也扑灭了学生思维与智慧碰撞的火花。

在片区教学活动中,笔者又听了另外一位郑老师执教的同样的《确定位置》这节课:

师:听说下周三晚上我们班要召开家长会,同学们,你们该如何向你们的父母你的座位呢?

生1:我在的座位上贴一张小纸条,上面写有我的名字。

生2:我告诉我妈,我在第三组第二桌。

生3:我在靠教室阳台那组第四桌。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那么请大家用最简洁的办法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我请几个同学把你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

老师投影学生表示方法:三组二桌、四组三桌、(3,2左)、(5排6行)……

师:三组二桌是哪一个同学请示意给大家看。(生示意)大家觉得他表示的对吗?这(3,2左)是哪一位同学?你这表示方法是什么意思?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5:我的座位在第三组二桌左边一个,所以用(3,2左)。

生6:老师,刚才余波同学是三组二桌左边,郑浩怎么可能还是三组二桌呢?

生5:我是从左往右第三组,余波是从右往左第三组怎么有错?

师:看来这样挺乱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的办法是要大家都看得明白的,这可不行,那该怎么办呢?

生7:老师统一做个规定不就行了嘛?!

生8:对!

师:这个想法很周到!

……

郑老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与之前刘老师的不同之处在于:郑老师对位置的规定是水到渠成的,引导学生因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新规定。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出自智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要“简洁而不简单”、自然而有效更需要智慧。广大数学教师应静下心来,潜心认真的研究和思考,积极关注学生的差异、特点和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简单而自然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冯严龙.简单的数学简单的教学.《黑河教育》2009(6)

[2]黄小丽.创设“简单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9(5)

[3]徐斌.情境创设为哪般.《特级教师思考集:情境创设为哪般?》

[4]陈惠芳.方法在情境中产生,概念在教程中生成.《新教师》2014(6)

作者简介:

陈文钦(1979.10~),男,福建尤溪人。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城关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自然需求数学课堂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